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一次华南飑线的动热力和云微物理特征及演变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4:04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1.1模拟了 2014年3月31日一次华南飑线过程,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此次飑线过程的动力、热力和云微物理特征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阻塞形势下,高低空急流相配合,高层强冷空气与中低层暖湿空气相叠置,低层辐合区内气旋性切变产生了动力抬升,中低层存在强的垂直风切变较和充沛的水汽输送,对流形成区域不稳定层结显著。(2)初始时期,沿移动方向的对流的单体合并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垂直环流。对流发展时期是这次飑线过程中对流最旺盛的时期,中尺度气压场上的“低高低”结构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0-3km垂直风切变也在对流发展时期最大,当垂直风切变的方向与飑线方向垂直时,飑线的对流发展更旺盛。(3)近地面冷池出流与暖湿空气的辐合不断触发对流单体在冷池前缘新生,使得飑线向前传播。层云区的强后向入流中心在衰亡时期切断了中低层向高层的前向入流,与冷池切断低层的暖湿空气输送相配合,使得系统逐步衰亡。(4)水汽凝结为云水、云水碰并增长为雨水和霰融化为雨水是转化率最大的三个微物理过程。雨水蒸发冷却对地面冷池有重要的贡献,后向入流带来的干冷空气中霰粒子的融化冷却是主要过程。高层水汽凝华为雪的转化率和加热率虽略小于其他云微物理过程,但是对于层云的增长却有重要的作用。(5)相变潜热作用在对流区显著,对流层高层的弱冷却主要是由冰晶升华和过冷云水的蒸发以及水凝华为冰晶造成,近地面的冷却率是由近地面云水蒸发和雨水蒸发过程产生的,而中低层的净加热则是由多种云微物理过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中水汽凝结为云水是最大的加热项。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458
【部分图文】:

指数分布,单位,风矢,实线


逡逑图2.2邋2014年3月30日12时(从,6名),18时(1),£1,切)的(851))邋200?^位势高度场(黑逡逑实线,单位:lOgpm)、风场(风矢;填色为风速大小,单位:ms_l);邋(c,d)邋500hPa位逡逑势高度场(黑实线,单位:lOgpm)、温度场(红实线,单位:°C)、风场(风矢;填色逡逑为风速大小,单位:ms—1);邋(e,f)邋850hPa位势高度场(黑实线,单位??邋]0gpm)、温度逡逑场(红实线,单位:°C)、风场(风矢;填色为风速大小,单位:mf);邋(g,h)地面位逡逑势高度场(黑实线,单位:lOgpm)、温度场(红实线,单位:°C)、风场(风矢)逡逑W 逡逑一IZ邋k逡逑-30逦-邋'0逦0逦'0逦'JO逦M)逡逑Temperature邋(*C)逡逑图2.3邋2014年3月30日14时区域(23?26°N,邋109?丨13°E)平均的Skew-T图逡逑_邋_逡逑l0i?E邋l06*E邋l0C#B邋n0*K邋,i?*E邋1?i*B逦11B#B逦104'E邋106*E邋108*E邋n0*S邋112*15邋1邋H'E邋^IB'E邋11B*E逡逑图2.42014年3月30日12时(a)、18时(b)的K指数分布(单位:X:)逡逑11逡逑

时区,单位,风矢,实线


逡逑图2.2邋2014年3月30日12时(从,6名),18时(1),£1,切)的(851))邋200?^位势高度场(黑逡逑实线,单位:lOgpm)、风场(风矢;填色为风速大小,单位:ms_l);邋(c,d)邋500hPa位逡逑势高度场(黑实线,单位:lOgpm)、温度场(红实线,单位:°C)、风场(风矢;填色逡逑为风速大小,单位:ms—1);邋(e,f)邋850hPa位势高度场(黑实线,单位??邋]0gpm)、温度逡逑场(红实线,单位:°C)、风场(风矢;填色为风速大小,单位:mf);邋(g,h)地面位逡逑势高度场(黑实线,单位:lOgpm)、温度场(红实线,单位:°C)、风场(风矢)逡逑W 逡逑一IZ邋k逡逑-30逦-邋'0逦0逦'0逦'JO逦M)逡逑Temperature邋(*C)逡逑图2.3邋2014年3月30日14时区域(23?26°N,邋109?丨13°E)平均的Skew-T图逡逑_邋_逡逑l0i?E邋l06*E邋l0C#B邋n0*K邋,i?*E邋1?i*B逦11B#B逦104'E邋106*E邋108*E邋n0*S邋112*15邋1邋H'E邋^IB'E邋11B*E逡逑图2.42014年3月30日12时(a)、18时(b)的K指数分布(单位:X:)逡逑11逡逑

垂直风切变,切变,矢量,等值线


700hPa上则为西南风。500hPa位势高度上,广西广东地区则受偏西风控逡逑制。30日14时,对流形成区域的低层(0-3km)平均垂直风切变也达到19.02m逡逑s人如图2.6所示,30日12时,在广西广东交界处垂直风切变最大超过24m邋s'逡逑飑线的触发地垂直风切变都大于18ms'垂直风切变的方向为西南偏西风。至逡逑18时,垂直风切变的大值中心增大到27m邋s'1,并且向东移动至广东省内。可见,逡逑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前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非常强。逡逑,0l**E邋106*E逦108*E逦110*E邋Id邋I邋*4*E邋n6*E邋1I8’E逦i0*?g邋?0??*;邋l0(5*t邋i邋t0?B逦t邋N*K邋llt'E邋11?*E逡逑-iT逡逑图2.邋6邋2014年3月30日12时(a)、18时(b)的0-3km的垂直风切变(等值线为垂直风逡逑切变大小,矢量是垂直风切变的方向)(单位:ms_l)逡逑2.邋3数值模拟方案设计逡逑WRF模式是由美国环境监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逡逑等科研机构中心于2000年开发出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分为ARW邋(Advanced逡逑Research邋WRF)和邋NMM邋(Nonhydrostatic邋Mesoscale邋Model)两种版本。WRF邋模式逡逑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和完全可压缩非静力方程组,是一种完全可压的非静力模式。逡逑模式包含的主要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包括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翟盘茂;刘静;;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9期

2 陈明轩;王迎春;;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冷池相互作用影响华北地区一次飑线过程发展维持的数值模拟[J];气象学报;2012年03期

3 孙素琴;苗春生;王坚红;;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4 秦大河;;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发展态势[J];中国应急救援;2008年06期

5 付丹红;郭学良;;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J];大气科学;2007年04期

6 姚建群;戴建华;姚祖庆;;一次强飑线的成因及维持和加强机制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7 何齐强,陆汉城,张铭;江淮地区暖区飑线中尺度观测研究[J];气象学报;1992年03期

8 丁一汇,李鸿洲,章名立,李吉顺,蔡则怡;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J];大气科学;198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殷蕾;基于不同地形分辨率和云微物理方案的华东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曹艳察;2010年6月19日华南西部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闫雪瑾;我国飑线大风个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孙虎林;2009年6月3~4日我国黄淮地区强飑线天气过程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31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31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