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东亚冬季风多时间尺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8 19:28
   利用1948~2015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强度代用指标,对比分析了16个不同变量定义的东亚冬季风指数,并对各指数与东亚冬季温度、降水及不同高度场经纬向风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还就全新世千年时间尺度的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的空间区域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16个东亚冬季风指数在指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95%的指数达到99%的信度检验水平;同时各指数间也存在着个别差异,体现了不同变量定义指数反映东亚冬季风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反映出各指数侧重点的不同。(2)自1949年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存在整体减弱趋势,20世纪80年代是强弱冬季风的转折点,在近66年的东亚冬季风变化中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几个明显的偏强期和偏弱期:1950s至1960s中期、1970s末至1980s中期偏强,1960s末至1970s中期、1980s中期至今偏弱。(3)东亚冬季风整体上与温度为负相关,与降水为正相关,但与降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区域分界,东亚东部及海洋区域正相关性显著,东亚内陆受复杂地表等影响,相关性不明显,而青藏高原东部、日本迎风海区、黄海海区等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4)随着高度的升高16个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但总体上分别以40°N、20°N为界呈自北向南经向的“负—正—负”相关和以100°E、120°~130°E为界自西向东纬向的“负—正—负”相关的空间分布规律,冬季风与当年春季的相关性分析具有相似但减弱的分布特征。(5)东亚冬季风通过海—气耦合等遥相关的影响,响应高、低纬环流系统的变化,同中高纬北极涛动呈负相关,与低纬厄尔尼诺强度变化呈正相关。(6)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在千年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早中全新世时期(10~5.5ka)呈自北向南经向的“减弱—增强—减弱”变化趋势和自西向东纬向的“减弱—增强”变化趋势,这与东亚冬季风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区域相似,而中晚全新世(4.5~2ka)时期则呈一致性增强的变化趋势。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425.4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东亚季风的定义及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
        1.2.1 东亚季风的定义
        1.2.2 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
        1.2.3 东亚冬季风与其他环流系统
    1.3 东亚冬季风对东亚温度和降水的影响
    1.4 东亚冬季风指数
    1.5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方法介绍
第三章 东亚冬季风指数
    3.1 引言
    3.2 16个东亚冬季风指数
    3.3 东亚冬季风与东亚冬季温度、降水相关性分析
        3.3.1 东亚冬季风与东亚冬季温度相关性分析
        3.3.2 东亚冬季风与东亚冬季降水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亚冬季风与不同高度场经纬向风的相关性分析
    4.1 引言
    4.2 东亚冬季风与东亚冬季不同高度场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2.1 东亚冬季风与冬季近地面 10m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2.2 东亚冬季风与冬季 850hPa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2.3 东亚冬季风与冬季 500hPa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2.4 东亚冬季风与冬季 200hPa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3 春季东亚冬季风与不同高度场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3.1 东亚冬季风与春季近地面 10m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3.2 东亚冬季风与春季 850hPa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3.3 东亚冬季风与春季 500hPa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3.4 东亚冬季风与春季 200hPa经纬向风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亚冬季风与El Ni?o及AO的相关性分析
    5.1 引言
    5.2 东亚冬季风与Ni?o3.4相关性分析
    5.3 东亚冬季风与AO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新世东亚冬季风的空间分布
    6.1 引言
    6.2 全新世东亚冬季风的经向分布
    6.3 全新世东亚冬季风的纬向分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晓晖;徐祥德;;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可能成因的模拟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6期

2 王绍武;闻新宇;黄建斌;;东亚冬季风[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02期

3 徐建军,朱乾根,周铁汉;近百年东亚冬季风的突变性和周期性[J];应用气象学报;1999年01期

4 晏红明,段玮,肖子牛;东亚冬季风与中国夏季气候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04期

5 王会军,姜大膀;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J];第四纪研究;2004年01期

6 施晓晖;徐祥德;谢立安;;近40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时空变化趋势[J];大气科学;2007年04期

7 王顺华;肖尚斌;周宜红;张纪双;;近8ka东亚冬季风记录在东海内陆架的建立[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王振华;;东亚冬季风变化若干统计事实[J];气象科技;2009年05期

9 周波涛;赵平;;古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反位相变化吗?[J];科学通报;2009年20期

10 韦道明;李崇银;;东亚冬季风的区域差异和突变特征[J];高原气象;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荣辉;王林;;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关系[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李栋梁;杨绚;;东亚冬季风南边缘带及其与我国冬季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张自银;龚道溢;胡淼;雷杨娜;;多种东亚冬季风指数及其与中国东部气候关系的比较[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4 施晓晖;徐祥德;谢立安;;近40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时空变化趋势[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王林;陈文;;21世纪初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增强及其成因[A];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6 陆日宇;李颖;;数值模式模拟的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中的大气内部变率[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7 黄先香;炎利军;施能;;东亚冬季风场特征模态与我国气候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王林;陈文;;21世纪初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增强及其成因[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吴秋霞;倪允琪;;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地面感热通量异常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诊断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燕;伯s

本文编号:2832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32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