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中国华北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及基于监控相机的花期监测

发布时间:2020-10-27 03:51
   气候变化是如今全球范畴的研究热门,部分气候的变化能够被树木物候期的变化情况直接客观地反映出来。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并且物候变化容易被监测和理解,可以作为气候改变对生态机制影响的感应器。基于《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1-11)里面记载的木本植物多年物候资料和从中国气象数据网下载的气象数据,本文首先选取了华北地区广布的三个物种以及北京单站点31个物种的四个物候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叶变色期和落叶始期)与对应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气候变化影响物候期变化的最佳期间长度,并对比分析一元回归与多元回归方程,采用最优拟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气象因素对华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确定影响物候期早晚的关键气象因子。此外,分别根据树木形态和花期的早晚,将北京站点31个物种划分成乔木和灌木、早花期和晚花期,比较组间物候期和物候期变化的差异,明确一些生物特性对物候期差异及物候期变化产生的差异。为了突破传统监测手段耗时费力,且需要大量财力支持的缺点,本文试图利用已被广泛安装的监测相机时间连续性特点监测植物花期物候事件。结果表明:(1)1963-1988年间温度对物候变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降水量的影响次之,日照长度的影响几乎没有;随着物候发生前期温度的增加,春季物候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将会延迟,导致植物生长季长度延长;而降水量的增加则会致使大部分的物候期延迟。(2)不同类型的树木对于气候变化有不同的响应机制;(3)监控相机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候监测手段,并利用多高斯曲线可较好地反映植被花期过程变化情况。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Q948.1;P467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物候,不等方差,降水累积量


度、降水量、日照长度等气象资料,选择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木本榆树进行研究,每年每个站点的物候记录作为一条观测序列,利用范围,并以最佳期间的气象因子为输入值,通过时空样本分别拟合元回归方程后,确定最优方程以及影响华北地区物候变化的关键环次,对获取的北京地区的 31 种木本植物的多种物候期和确定的最(日均温和降水累积量等),基于 SPSS 软件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候期的关键环境因子。同时利用不等方差 T-检验分析 1963-1988 年化情况。后,根据北京大学一处监控相机获取的数字图像,提取红、绿、蓝列。根据物种树冠表现形态的差异,对每个物种选择最优的波段组合多高斯函数进行最优化,并估算出每个物种研究期内的物候事件发

地理分布图,物候观测,站点


图 2 中国华北地区物候观测站点地理分布图表 1 中国华北地区物候观测站点地理分布特征站点 纬度 N 经度 E 海拔(m) 年均温(℃)年均降雨量(mm)样本记录(条)刺槐 加拿大杨 榆树北京 40°01’ 116°20’ 55 11.7 578 23 22 23承德 40°58’ 117°50’ 330 8.9 640 7 10 2呼和浩特 40°49’ 111°41’ 1063 7.58 326 11 11 7秦皇岛 39°33’ 119°21’ 67 11.2 552 8 8 8山海关 41°00’ 120°00’ 67 10 736 11 12 12天津 39°6’ 117°10’ 3.3 12 590 10 8 9邢台 37°04’ 114°30’ 76.8 13 550 7 6 7易县 39°21’ 115°20’ 98 12 570 9 10 8原平 38°26’ 112°26’ 900 8 500 7 7 4保定 38°50’ 115°34’ 17 12.2 578 2 3 2太谷 37°22’ 112°22’ 796 10 450 4 3 4石家庄 38°03’ 114°26’ 85 12.9 566 1 0 1

榆树,加拿大杨,物候期,刺槐


三个物种(刺槐、加拿大杨、榆树)的四个物候期受温度(T)影响的最佳期间(OP)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东;曾发梁;姜琦刚;闫守刚;;1999—2013年中国东北植被物候信息遥感监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2期

2 陶泽兴;仲舒颖;葛全胜;戴君虎;徐韵佳;王焕炯;;1963-2012年中国主要木本植物花期长度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17年01期

3 周惠慧;付东杰;张立福;王文生;岑奕;王晋年;;基于数字相机的草地物候模拟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6年05期

4 范德芹;赵学胜;朱文泉;郑周涛;;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3期

5 刘慧;胡宏昌;胡和平;田富强;;遥感植被物候识别中逻辑斯蒂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06期

6 陈效逑;庞程;徐琳;李静;张晴华;尉杨平;;中国温带旱柳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J];生态学报;2015年11期

7 郭灵辉;吴绍洪;赵东升;冷国勇;张清雨;;近50年内蒙古地区生长季变化趋势[J];地理科学;2013年04期

8 周磊;何洪林;张黎;孙晓敏;石培礼;任小丽;于贵瑞;;基于数字相机图像的西藏当雄高寒草地群落物候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9 周磊;何洪林;孙晓敏;张黎;于贵瑞;任小丽;闵程程;赵凤华;;基于数字相机的冬小麦物候和碳交换监测[J];生态学报;2012年16期

10 王焕炯;戴君虎;葛全胜;;1952~2007年中国白蜡树春季物候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燕;基于数字相机的栎林物候及其生理特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7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57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c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