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异常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8 14:46
  本文利用1982-2012年基于台站观测资料结合NASA中心制作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计算的青藏高原70站逐月地表感热资料序列,NCEP1再分析数据,1951-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160站夏季降水等资料,通过EOF、SVD、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原春季感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影响,并从东亚大气环流角度对其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建立了我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预测概念模型。主要研究结果有:(1)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部夏季处于多雨期,江南地区降水尤为偏多,III类雨型偏多;进入21世纪,夏季雨带向北推进,Ⅱ类雨型偏多。计算中国东部逐年夏季降水与三类雨型分布的相似指数,定义了夏季雨带典型与不典型年份,最大相似系数小于0.187,则为不典型年份,反之,则为典型年份。(2)高原春季感热距平场在1982-2003年为“西正东负”的特征,1988-2003感热值呈减小趋势,2003年之后感热强度加强,感热距平场空间分布变为“东正西负”。高原感热站点资料与NCEP2和JRA55再分析资料对比发现,三套资料年内变化都呈单峰型分布,高原感热站点资料与NCEP2再分析资料空间分...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特征
        1.2.2 青藏高原地表感热特征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1.2.3 青藏高原地表感热特征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方法
    2.1 资料介绍
    2.2 方法说明
        2.2.1 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
        2.2.2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
        2.2.3 奇异值分解法
        2.2.4 地面感热计算方法
第三章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划分及其变化特征
    3.1 雨带类型的划分
    3.2 雨带不典型年份分析
    3.3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位置的变化特征
        3.3.1 雨带位置及频数的变化
        3.3.2 三类雨型代表区域降水趋势分析
        3.3.3 雨带类型的突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异常特征分析
    4.1 高原感热计算值与再分析资料的对比
        4.1.1 空间分布
        4.1.2 时间演变
    4.2 高原地表感热的基本气候特征
        4.2.1 四季空间分布
        4.2.2 四季时间演变
    4.3 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特征分析
        4.3.1 春季地表感热的空间分布
        4.3.2 春季地表感热的时间演变和突变检验
        4.3.3 春季地表感热的空间分布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原春季感热与夏季雨带类型的关系及机理分析
    5.1 春季感热与雨带类型的关系
    5.2 春季感热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5.2.1 春季感热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SVD分析
        5.2.2 三类雨型对应的高原春季感热空间分布
    5.3 高原春季感热对东部夏季雨带类型影响机理
        5.3.1 500hPa位势高度场特征
        5.3.2 100hPa位势高度场特征(南亚高压特征分析)
        5.3.3 200hPa西风急流特征
        5.3.4 垂直速度差值场
        5.3.5 整层水汽通量及散度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夏季雨带类型预测概念模型的建立
    6.1 雨带类型预测模型的建立
        6.1.1 高原春季感热指数的建立
        6.1.2 预测因子EUI指数
        6.1.3 雨型预测概念模型
    6.2 雨带不典型原因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对中国东部降水和水汽输送的调制作用[J]. 徐祥德,赵天良,施晓晖,LU Chungu.  气象学报. 2015(01)
[2]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对川渝地区降水的影响[J]. 杨小波,杨淑群,马振峰.  高原气象. 2014(02)
[3]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异常与川渝地区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J]. 梁玲,李跃清,胡豪然,蒋兴文,章尔震.  高原气象. 2013(06)
[4]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J]. 张少波,陈玉春,吕世华,李锁锁,王少影.  高原气象. 2013(05)
[5]青藏高原4月陆面状况和地表加热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J]. 于琳琳,陈海山.  高原气象. 2012(05)
[6]中国东部夏季不同雨带类型的海洋和环流特征差异[J]. 魏凤英,陈官军,李茜.  气象学报. 2012(05)
[7]夏季青藏高原多种地表感热通量资料的评估[J]. 竺夏英,刘屹岷,吴国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7)
[8]近3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大气热源变化趋势:观测与再分析资料对比[J]. 王美蓉,周顺武,段安民.  科学通报. 2012(Z1)
[9]2010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气候成因分析及预测[J]. 赵俊虎,封国林,王启光,杨杰,龚志强.  大气科学. 2011(06)
[10]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位置与中国盛夏降水异常[J]. 张玲,智协飞.  气象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2943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943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