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气候变化背景下赣江流域骤发干旱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9:20
  骤发干旱是一种在植物生长季内发生迅速,持续一周到几周(一般维持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并以高温和土壤含水量短缺为主要特征的干旱事件。由于缺乏高分辨的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发观测资料,使得在短时间尺度(候或周)上识别干旱(骤发干旱)较为困难,尤其在流域尺度上识别骤发干旱更为困难。骤发干旱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自然灾害现象,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亚热带湿润流域。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骤发干旱基本时空特征研究,分析其物理机制,提出适应性对策,提高预警能力。迄今为止,在任何尺度上骤发干旱识别和归因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在流域尺度上的相关研究还未有。有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鄱阳湖雨季降水特征和赣江流域干湿特征的基础上,以赣江流域作为亚热带湿润流域的典型案例,定量分析赣江流域骤发干旱演变特征及其机制,利用CMIP5模式降尺度资料耦合VIC陆面水文模型进行骤发干旱变化特征的评估,以及在全球特定温升阈值下的预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流域雨季降水变化趋势具有空间一致性,在28°N附近达到最大值,进而分别向南部和北部递减,流域北部较为容易发生旱涝灾害。冬季Nino-3.4区域海表温...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气候变化背景下赣江流域骤发干旱研究


全球气温变化距平(HadCRU4资料,基准期1961-1990年)

情景,方法,温升,气候效应


主要在于如何区分增温0.5°C差异的气候效应,并能在气候模式低排放情景中降低其不??确定性。??根据图1.2?(上图)为基于传统排放情景方法的气候数据,如CMIP3和CMIP5?(典??型浓度路径),这些CMIP风格气候情景数据的不确定性会随时间长度的增加而加大,??因此,这种方法不是评估特定温升背景下(如1.5°C和2.0°C)气候效应的理想方法。??UNFCCC经过深入讨论和研究,最终选用以特定温升条件为目标的气候保护策略,而不??是以排放情景为目标,这是HAPPI计划的核心思想。正如图1.2?(下图)所示,HAPPI??方法是基于大量模式集合平均,从约束全球温升阈值开始,对比不同温升阈值下极端气??候事件,进而评估这些极端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然而,未来(尤其在全球增温1.5°C和2.0°C背景下)亚热带湿润流域骤发干旱变??化特征的研宄还未有。因此

鄱阳湖流域,五大河流,江西省,宜春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湿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对长江流域的防洪抗旱发挥了重要调蓄作用(Hu?et?al.,?2007)。鄱阳湖流域地处24°&??30°N、113°E-119°E?(图2.1),面积约为16.22xl〇4km2,占整个长江流域面积的9%,??与江西省面积大致相当,流域边界与江西省行政边界基本重合,下属五大河流(水系),??分别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地势南高北低,由周边向内倾斜,形成以鄱阳??湖区平原为底部向北开口的簸箕型大盆地,五大水系通过北部鄱阳湖注入长江。其中山??地丘陵面积比例最高,达到78%,低岗平原面积占12%,水面占10%。??114°E?115°E?116°E?117°E?118°E??iii?i?1??沪、妙白:??27〇n-?n(r?§:::.??^?c?.iM,?CD?800-?1200??^?■11200-2103??/A?\?C???Meteorological?stations??26〇N'?dlSubb—??‘?^?\?I?Poyang?Lake??J?\?)?\?t?80°E?100°E?I20°E?I40°F??J?j?/?(f?30°N-1??????册^^?:■?+??24°N-?0?50?100?200?211?v?^?'??■■Km?,〇J?出I?I??图2.1鄱阳湖流域地理位置??赣江是鄱阳湖流域五大河流之首,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水系,流域范围涉及赣州、吉??安、萍乡、宜春和新余等市县。赣江流域位于江西省中南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1.5和2℃温升时的气温和降水变化预估[J]. 胡婷,孙颖,张学斌.  科学通报. 2017(26)
[2]全球升温1.5℃时北半球多年冻土及雪水当量的响应及其变化[J]. 孔莹,王澄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4)
[3]1.5℃全球温控目标浅析[J]. 张永香,黄磊,周波涛,徐影,巢清尘.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4)
[4]Changes in Surface Energy Partitioning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J]. Yitian QIAN,Pang-Chi HSU,Chi-Han CHE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05)
[5]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项目概述与主要进展[J]. 李耀辉,周广胜,袁星,张宏升,姚玉璧,封国林,王润元,郭铌,张存杰,张强,侯威,黄建平,王澄海,申双和,李明星,张志强,王劲松,张铁军,段海霞,张宇,张凯,岳平.  干旱气象. 2017(02)
[6]全球1.5℃温升背景下中国极端事件变化的区域模式预估[J]. 李东欢,邹立维,周天军.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4)
[7]赣江流域大(Ⅰ)型水库工程影响下的枯水变异研究[J]. 陈昌春,王腊春,姚鑫,李艳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09)
[8]基于模拟土壤湿度的中国干旱检测及多时间尺度特征[J]. 李明星,马柱国.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7)
[9]用VIC模型模拟黑河上游流域水分和能量通量的时空分布[J]. 何思为,南卓铜,张凌,余文君.  冰川冻土. 2015(01)
[10]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风险影响评估[J]. 吴志勇,刘志雨,肖恒,尹志杰,张亚洲.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1)

博士论文
[1]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D]. 田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鄱阳湖形态特征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响应研究[D]. 霍雨.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VIC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在中国区域的应用[D]. 刘谦.湖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4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944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