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我国复杂地形区域雷暴特征及地闪时空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4 19:55
  本论文利用2015-2017年WWLLN闪电探测资料、2013-2017年青海省气象部门闪电定位系统的地闪数据以及西宁市多普勒天气雷达所获取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2013-2017年夏季(6-8月)雷达资料对我国不同地区雷电分布特征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雷暴和地闪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陆地范围闪电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闪电密度高值区位于广东省和广西省南部。闪电主要活跃期在6-9月,不同省份闪电活跃期不同,随纬度增加而缩短。在低纬度靠海的广东地区,距海远近距离是影响闪电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地形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的云南、四川、西藏地区,夏季闪电分布主要受气候影响,而秋季则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黑龙江省和山东省,海拔高度较高的黑龙江省闪电频数较多。同一地区CAPE值与闪电发生次数之间呈正相关,闪电发生多的地方CAPE值较大。(2)通过对2013-2017夏季(6月-8月)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强雷暴过程的地闪和雷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24次以负极性闪电为主的强雷暴过程,所有雷暴最大回波顶高均超过7km。分析表明第一次地闪为正地闪的雷暴其组合反射率和回波顶...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复杂地形区域雷暴特征及地闪时空特征分析


青海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站点分布图

闪电密度,陆地,范围


110°E70°E 80°E 90°E 100°E 120°E 130°E140°E10°N0 4 8 16km图 3.1 我国陆地范围 2015-2017 年闪电密度分布

次数,占比,比例,山地


省内最大的平原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广东省属于东压季风种气候类型,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台风影响较为频繁。云南位地势高,东南地势低,属于山地高原地形,山地占比超过 88%,部分。云南气候大多数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是高我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且高低悬殊,西部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四川气候区山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为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斜。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西藏地区有着独特的高,东南湿润温暖。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中南部为山地和北平原,东部缓丘起伏。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热同期。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北部,西北、东南和北部地势高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两次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特征分析[J]. 张琴,张晓,苟阿宁,环海军,张秀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8)
[2]青藏高原雷暴电荷结构特征及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J]. 郭凤霞,王曼霏,黄兆楚,李扬,穆奕君,廉纯皓,曾凡辉.  高原气象. 2018(04)
[3]风廓线雷达在一次短时暴雨过程中的应用[J]. 史珺,赵玉洁,王庆元,杨妍辰,姜皓严.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04)
[4]青海高原2008-2016年云地闪特征分析[J]. 陶世银,蔡忠周,王敏,胡亚男,金欣,罗少辉.  冰川冻土. 2018(02)
[5]中国不同地区闪电活动和气溶胶的相关性[J]. 杜赛,谭涌波,汪然,仇梦扬,林辉,周洁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6)
[6]雷暴单体的对流强度对电荷结构的影响[J]. 郭凤霞,李雅雯,鲍敏,刘祖培,黄兆楚,王曼菲.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5)
[7]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J]. 郭凤霞,刘祖培,鲍敏,李雅雯,石海峰,李扬.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5)
[8]深圳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频数与天气雷达回波关系分析[J]. 赖悦,张其林,陈洪滨,李兆明,漆加荣.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4)
[9]雷达、闪电资料在典型雷暴单体中的应用[J]. 孙自胜,冯民学,谭涌波.  气象科学. 2014(05)
[10]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的全球闪电活动特征研究[J]. 朱润鹏,袁铁,李万莉,纳根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05)

博士论文
[1]闪电资料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的同化应用研究[D]. 张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7
[2]热带气旋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气旋特性演变的关系研究[D]. 张文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3

硕士论文
[1]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和对流特征及其对应关系研究[D]. 樊鹏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8
[2]多普勒雷达退速度模糊及风切变的仿真与识别[D]. 杜爱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3]江西省雷暴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及雷电灾害的研究[D]. 胡先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7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957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