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多指标、多尺度的中国极端高温事件时空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5 13:32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增多,进而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密度增加、流动人口增长、社会财富积累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我国越来越容易受到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因此,正确识别我国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气候变化过程,并为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我国极端高温的认识尚不清晰,有待从多指标、多尺度和多个层次上对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探索。为此,本文根据全国1961–2014年494个气象站点的日最高气温数据,从站台和区域两个尺度,高温和热浪两个层次,基于相对阈值(TX90)和绝对阈值(35°C、37°C、40°C)分别选取高温的强度和频次,热浪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幅度和日数等指标,对我国极端高温事件进行了综合视角的诊断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高温和热浪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阈值高温覆盖全国,频次主要集中在7–15次/年,强度存在显著性区域差异,新疆自治区和东部季风区强度最强,其次为除新疆以外的北方地区,青藏高原强度最小。绝对阈值高温分布在除青藏高原外绝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自治区和中国东部的长江和...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处理
    2.2 高温和热浪的定义与评价指标
    2.3 研究方法
第3章 高温时空变化特征
    3.1 高温频次和强度空间分布特征
    3.2 高温频次和强度趋势空间分布特征
    3.3 典型区域高温频次和强度时间序列分析
第4章 热浪时空变化特征
    4.1 热浪空间分布特征
    4.2 热浪趋势空间分布特征
    4.3 典型区域热浪时间序列分析
第5章 不确定性分析
    5.1 数据的不确定性
    5.2 指标不确定性
    5.3 研究方法的不确定性
第6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ryland Expansion in Northern China from 1948 to 2008[J]. LI Yue,HUANG Jianping,JI Mingxia,RAN Jinji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5(06)
[2]Homogenization of climate series:The basis for assessing climate changes[J]. YAN ZhongWei,LI Zhen,XIA JiangJia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12)
[3]Record-breaking SST over mid-North Atlantic and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over the Jianghuai–Jiangnan region of China in 2013[J]. Jianqi S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4(27)
[4]中国近50年来群发性高温事件的识别及统计特征[J]. 况雪源,王遵娅,张耀存,孙丞虎,侯威.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5]2013年中国气候概况[J]. 侯威,陈峪,李莹,王有民,王遵娅,朱晓金,周兵,叶殿秀,赵珊珊,蔡雯悦,尹宜舟,钟海玲,赵琳.  气象. 2014(04)
[6]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变化(英文)[J]. 王琼,张明军,王圣杰,马潜,孙美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01)
[7]基于情景的中国1951-2010年极端高温灾害的危险性分析(英文)[J]. 尹占娥,殷杰,张校玮.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3(03)
[8]华北地区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J]. 施洪波.  地理科学. 2012(07)
[9]1961-2008年中国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幅度的海拔效应(英文)[J]. 李宗省,何元庆,Wilfred H.THEAKSTONE,王旭峰,张薇,曹伟宏,杜建扩,辛惠娟,常丽.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03)
[10]Changes of climate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in eastern China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during 1960-2008[J]. LI Juan 1,3,DONG WenJie 2* & YAN ZhongWei 1 1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Climate-Environment for East Asia,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College of 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15)



本文编号:3034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34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