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长江中下游冬夏降水韵律现象的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5 13:01
  韵律作为我国气候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形成过程、成因以及物理机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全国160站195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月降水总量资料以及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揭示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和夏季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韵律现象,进一步对干湿韵律年大气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造成这种冬夏降水隔季相关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显著的冬夏干湿韵律现象,即当该地区冬季降水异常偏少(偏多)时,后期夏季降水也倾向于异常偏少(偏多)。这种冬夏干湿韵律现象的存在,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前兆信号。在湿韵律年冬(夏)季,东亚地区环流异常的分布与东亚冬(夏)季风偏弱年相似,均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相反,在干韵律年冬(夏)季,东亚地区环流异常的分布与东亚冬(夏)季风偏强年相似,皆不利于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从而导致该地区降水偏少。(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夏干湿韵律现象与东亚冬夏季风活动的强度密切相关:干湿韵律现象多在冬夏季风强度变化一致的情况下出现,冬夏季风一致偏强时多导致干韵律...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江中下游冬夏降水韵律现象的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951/52—2012/13年前冬-后夏(a,b,c)以及前夏-后冬(d,e,f)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的超前滞后交叉相关分布

相关分布,显著性检验,红色,等值线


952—2013年前冬-后夏中国160站降水的相关分布

降水序列,降水序列,显著相关,韵律


图 3.3 1952—2013 年长江中下游冬夏降水显著相关区的标准化降水序列(实线为冬季 12、1 月区域平均降水,虚线为夏季 6、7 月区域平均降水)3.2 长江中下游韵律现象的环流场特征分析为了揭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夏干湿韵律的可能成因,首先对该地区干湿韵律年的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亚及邻近地区海表潜热和水汽通量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距平的遥相关性[J]. 齐庆华,蔡榕硕,王红光.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3(04)
[2]一个反映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的统计预测方法[J]. 刘舸,宋文玲,朱艳峰.  气象学报. 2013(02)
[3]Low- and Mid-High Latitude Component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Their Reflecting Variations in Winter Climate over Eastern China[J]. LIU Ge 1 , JI Li-Ren 2 , SUN Shu-Qing 2 , and XIN Yu-Fei 1 1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03)
[4]北亚洲大陆冬季地表感热通量对我国江淮梅雨的影响[J]. 陈圣劼,李栋梁,何金海.  高原气象. 2012(02)
[5]东亚冬季风指数的分类和比较[J]. 邵鹏程,李栋梁.  气象科学. 2012(02)
[6]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年代际变化及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 宋燕,张菁,李智才,赵平.  高原气象. 2011(04)
[7]近159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J]. 李茜,魏凤英,李栋梁.  地理学报. 2011(01)
[8]东亚季风演变与对流层准两年振荡[J]. 李崇银,阙志萍,潘静.  科学通报. 2010(29)
[9]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J]. 朱玉祥,丁一汇,刘海文.  大气科学. 2009(05)
[10]春季欧亚积雪异常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数值试验[J]. 李震坤,武炳义,朱伟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04)



本文编号:3084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84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