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控制季节内振荡强度年际变化的背景场动热力因子相对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6 18:06
  本文利用1980-2012年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夏季(BSISO)和冬季季节内振荡强度(MJO)的年际变化及大尺度背景场对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的影响。夏季观测资料的结果发现: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强度在赤道西太平洋区域(TWP)明显强于赤道印度洋地区(TIO),赤道西太平洋区域季节内振荡的强度指数用多变量EOF分析结果定义,结果表明强BSISO年份与赤道太平洋El Nino型海温异常有关,包括垂直异常东风切变以及背景场中水汽显著偏强。利用2.5层大气模式对BSISO进行模拟发现背景场中水汽和风切变对季节内振荡强度年际变化都存在调节作用,敏感性实验表明综合考虑水汽和风场作用时,水汽对于夏季季节内振荡强度增强作用明显。分析冬季季节内振荡时,对OLR距平场做20-80天滤波后,求得每年标准差场代表该年MJO的强度,利用EOF分析揭示MJO强度年际变化的主要空间分布,结果表明:EOF第一模态与赤道东太平洋的ENSO显著相关,而EOF第二模态与中太平洋ENSO有关。利用2.5层大气模式研究了背景水汽场和...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季节内振荡
    1.3 季节内振荡的机制
    1.4 与多种天气和气候系统相互作用
        1.4.1 台风
        1.4.2 季风和降水
        1.4.3 其他
    1.5 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章节介绍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观测资料
    2.2 模式
    2.3 方法
第三章 夏季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
    3.1 夏季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特征
    3.2 不同ISO强度年份对应的背景场
    3.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附图
第四章 夏季季节内振荡模式模拟实验
    4.1 控制实验结果
    4.2 敏感性实验与控制实验的结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图表
第五章 冬季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
    5.1 冬季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的特征
    5.2 不同MJO强度年份对应的背景场
    5.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附图
第六章 冬季季节内振荡模式模拟实验
    6.1 控制实验结果
    6.2 敏感性实验与控制实验的结果对比
    6.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附图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7.1 全文总结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台风强度预测统计模型研究[J]. 汤婷婷,李晴岚,李广鑫,彭玉龙.  集成技术. 2016(02)
[2]中国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进展[J]. 李崇银,凌健,宋洁,潘静,田华,陈雄.  气象学报. 2014(05)
[3]Recent Adv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J]. 李天明.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4(01)
[4]MJO研究新进展[J]. 李崇银,潘静,宋洁.  大气科学. 2013(02)
[5]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进展[J]. 杨双艳,武炳义,周顺武,刘炜.  气象科技. 2012(06)
[6]华北平原1960-2009年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J]. 卢洪健,莫兴国,胡实.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6)
[7]印度洋偶极子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的可能影响[J]. 袁媛,杨辉,李崇银.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5)
[8]天气关键区大气低频波延伸期预报方法[J]. 孙国武,孔春燕,信飞,陈伯民,何金海.  高原气象. 2011(03)
[9]大气低频振荡与延伸期预报[J]. 孙国武,信飞,孔春燕,陈伯民,何金海.  高原气象. 2010(05)
[10]海温预报知识讲座 第二讲 数理统计方法在海温预报中的应用[J]. 张建华.  海洋预报. 2004(01)

硕士论文
[1]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高度季节循环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D]. 李雁领.南京气象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102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02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c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