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甘肃庆阳近3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3 05:02
  利用1980—2018年雷暴观测资料,结合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对庆阳市雷暴的空间分布、月分布及年际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的差异使正宁县、庆城县和环县成为雷暴频发区域,但正宁县伴随的降水更明显;6—8月是雷暴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春季需要更有利的天气系统才能产生雷暴天气,夏季高温高湿,较弱的抬升条件,甚至局地的地形抬升都可以产生雷暴天气;1995年以前雷暴发生频率较高,之后波动减少,其中环县减少速度最快,其原因可能是绝对不稳定条件下的干雷暴较多,气温对雷暴潜势的影响更大,近年来环县夏季气温持续升高,冷空气活动不频繁,因此下降速度最快。夏半年冷空气活动频率对年雷暴日数的贡献大于对流层低层持久而稳定的暖湿平流。 

【文章来源】:甘肃科学学报. 2020,32(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甘肃庆阳近3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环县和正宁县年雷暴日数与夏半年平均气温分布

分布图,雷暴日,分布图,雷暴


庆阳市年雷暴日数分布很不均匀,频发区位于自东南部正宁县到西北部环县的狭长地带(见图1)。东南部正宁县雷暴发生频率最高,每年23.6次,中部庆城县和西北部环县次之,分别为22.8次和21.9次。西南部的镇原县雷暴日数最少,仅为18.8次。Doswell等[8]总结雷暴生成的三要素为:(1)环境温度直减率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从而有足够大的正浮力;(2)有足够多的水汽,从而使状态曲线与环境温度曲线相交于自由对流高度;(3)具有使气块达到抬升凝结高度(LFC,lifting condensation level)的抬升机制。简称静力不稳定、水汽和抬升三要素。正宁县紧邻子午岭林区,林区小气候的调节使之常年湿润,年降水量为609.8 mm,比全市平均值偏多18.8%。湿润的环境使对流层低层大气容易达到饱和状态,从而使自由对流高度更低、对流温度更低,更容易达到不稳定状态。同时夏季林区与城区的温度差造成的次级环流也更有利于局地雷暴天气的出现。因此东南部的正宁县是庆阳市雷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中部庆城县4—9月平均气温18.5 ℃,相比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85 ℃,平均最高气温24.7 ℃,同比偏高1.3 ℃,频繁发生的高温天气容易使大气达到静力不稳定状态,同时由于位于川道,南扩北窄的喇叭口地形的汇流抬升作用有利对流天气的发生,使庆城县成为雷暴发生频率次高地。环县位于庆阳市西北部,常年干旱,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09.5 mm,相比全市均值偏少20.3%,这对湿对流的发展并不有利,但由于环县纬度最高,更容易受冷锋、低涡等系统的影响,因此雷暴发生频率也较高。丘陵和山地的地形抬升作用也为环县雷暴发生营造了有利潜势。

频率分布,雷暴日,雷暴


近30年庆阳市雷暴月最早发生于3月2日(2013年环县),最晚出现于11月10日(1997年华池县、合水县)。6—8月是雷暴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见图2),这个时段出现的雷暴被称为夏季雷暴,占全年雷暴日数的68.5%~74.7%。其中正宁县所占比例最高,为74.7%,庆城县和环县次之,分别为73.6%和72.8%,镇原县所占比例最低,只有68.5%。7月雷暴日数达到峰值,8个县区平均为5.7 d,6月和8月次之,分别为4.7 d和4.3 d。可见夏季雷暴发生频率的差异是造成8个县区雷暴频率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3.1 初雷暴特征


本文编号:3134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34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