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利用浮标站观测资料分析台风“贝碧嘉”过境时风浪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11-14 07:58
  利用北部湾海域一个大型气象浮标站获取的台风"贝碧嘉"过程实测数据,分析了该台风过境时风浪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的风速时程变化曲线呈"M"形双峰分布,台风眼壁区风速最大,前眼壁区风速大于后眼壁区,前眼壁区和后眼壁区最大风速分别为22.6m/s和20.8m/s;台风眼区气压和风速最小,波高和波周期最大,其中眼区最大风速为2.7m/s,最大波高为5.4m,最大波周期为5.5s;波高最大值出现时间滞后风速最大值40min;台风眼区以外的波高与风速正相关;在台风从浮标站南侧经过期间,风向和波向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中风向和波向10min最大旋转角度分别为50°和150°;风向与波向不在同一个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平均为171°。 

【文章来源】:气象科技. 2020,48(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利用浮标站观测资料分析台风“贝碧嘉”过境时风浪变化特征


2018年第16号台风“贝碧嘉”移动路径和浮标站地理位置

变化曲线,台风,平均风,浮标


图2给出台风“贝碧嘉”平均风速和风向的时程变化,图中两条虚竖线表示台风中心经过浮标站之前和中心经过之后风速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实竖线表示台风中心最小风速出现时间(03:30),即03:30台风中心经过浮标站。图2显示,台风“贝碧嘉”过程风速的时程变化曲线呈“M”形双峰分布,双峰(眼壁)之间的底部(眼区)的10 min平均风速为0.4m/s,10min平均风速大于等于17.2m/s的风向沿顺时针方向从333°转到133°,连续转换了160°方位角(表1)。依据《GB/T36745—2018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12]可以判断:浮标站获取的“贝碧嘉”台风观测资料可代表台风眼区、眼壁区和外围区的完整台风过程风况数据样本,说明台风中心经过了浮标站。2 结果分析

气压,台风,风速


图3给出台风“贝碧嘉”平均气压和平均风速的时程变化,由图可见,在台风中心,气压和风速均急速变小,其中平均气压最小值为984.4hPa,出现时间为04:40,平均风速最小值和次小值分别为0.4m/s和4.7m/s,出现时间分别为03:30和05:20。由此可见,在台风中心,气压最小值出现时间比风速最小值出现时间晚70min,比风速次小值早40min。图4给出台风“贝碧嘉”平均气压和平均波高的时程变化,由图可见,在台风中心,气压最小,而波高却最大。平均波高最大值出现时间为03:30—03:50,比气压最小值出现时间04:40早1h左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灾害性海浪研究进展[J]. 陶爱峰,沈至淳,李硕,徐啸,张尧.  科技导报. 2018(14)
[2]我国台风路径突变研究进展[J]. 文永仁,戴高菊,龚月婷,陶长滨.  气象科技. 2017(06)
[3]北部湾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及重点区域风险分析[J]. 蒋昌波,赵兵兵,邓斌,伍志元.  海洋预报. 2017(03)
[4]台风“威马逊”近海加强及引发广西异常暴雨分析[J]. 高安宁,李菁,陈见,祁丽燕.  气象科技. 2016(04)
[5]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特征及诊断分析[J]. 刘蕾,陈茂钦,李煜,邢蕊.  气象科技. 2015(06)
[6]利用两类雷达探测资料分析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期间结构演变特征[J]. 黄明策,翟丽萍,林开平,赖珍权,黄燕波.  气象科技. 2015(06)
[7]1205号台风“泰利”影响下台湾海峡风浪特征分析[J]. 陈剑桥,曾银东,李雪丁.  海洋预报. 2015(02)
[8]超强台风“威马逊”与“达维”进入北部湾强度变化对比分析[J]. 陈见,孙红梅,高安宁,林宗桂,黄明策.  暴雨灾害. 2014(04)
[9]登陆台风启德近地层强风特性观测研究[J]. 王志春,植石群.  气象科技. 2014(04)
[10]台风影响下海浪的特征分析[J]. 庄红波,高瑞泉,范文龙.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3(02)



本文编号:3494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94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0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