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半干旱区一次罕见“雷打雪”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6 17:58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Himawari-8卫星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9日发生在西北半干旱区一次罕见的雷暴伴雪过程,并对其成因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此次冷季罕见的对流天气形成于青藏高原东部,是在槽前地面暖中心的背景下发展的,具有地基雷暴的特征;而出现在兰州的雷暴,距离地面冷锋约150 km,有深厚稳定的冷垫,中低层有明显的逆温层,逆温层之上存在条件性不稳定的暖湿空气,具有高架雷暴的结构特征。与东部湿润区高架雷暴不同:此次高架雷暴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基雷暴移动到较低海拔冷垫之上的延续和发展;就结构特征而言:此次过程各特征层次(冷垫、逆温层、水汽辐合等)对应的高度与东部低海拔地区相比明显偏高,但各层次对应的厚度则没有显著差异;就冷垫形成机制而言:西北半干旱区陆气能量交换以感热为主,独特的下垫面在较强冷空气的配合之下,地形复杂的黄土高原地区同样也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冷垫层次;从不稳定机制来看:青藏高原地基雷暴和兰州高架雷暴均是由条件性不稳定引发的。青藏高原东部100°E附近"上冷下暖、上干下湿",在高空急流和500 hPa高空槽共同作用下产生上升运动,触发垂直对流;兰... 

【文章来源】:气象. 2020,46(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半干旱区一次罕见“雷打雪”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图1?2017年10月8日08时至10?Fi?〇8时48?h降水lit??Fig.?1?The?48?h?accumulated?precipitation??

卫星云图,积雪,雷电


第12期??刘晓岳等:半干旱区一次罕见“雷打雪”天气形成机制分析??1599??暴。图1是8日08时至10日08时48?h降水量,对??比10日08时的积雪深度(图2),可见甘、陕、川三??省交界处的局部地区降水超过50?mm,累计降水超??过15?mm的地区呈现南北分布,由于这些地区气温??较高,降水相态以雨为主;积雪则呈现西南一东北走??向的带状分布,主要出现在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南部和青海西部,积雪深度由东南一西北逐渐减少。??截至10日08时,甘肃境内共有27个测站出现积??雪,10个测站的积雪深度超过5?cm。最深积雪位于??甘肃景泰,达17?cm。兰州各站积雪深度分别为:永??登11?cm、榆中6?cm、皋兰1?cm、兰州1?cm。从闪电??定位来看,“雷打雪”天气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南沿岸,??42。N??40??38??mm??50??30??20??15??10??108?J10°E??图1?2017年10月8日08时至10?Fi?〇8时48?h降水lit??Fig.?1?The?48?h?accumulated?precipitation??from?08:00?BT?8?to?08:00?BT?10?October?2017??强对流天气自西向东发展。兰州地区的雷电主要发??生在9日00—02时,主要降雪时段为8日夜间至9??日凌晨、9日傍晚至夜间。??从卫星云图演变可知(图3),10月8日午后(14??时),就有对流云系从青藏高原东部发展,伴随雷暴??图2?2017年10月10日08时积雪深度??和9日00—06时逐小时雷电落区??(榆中探空站:52983、合作探空

区域图,蓝色,绿色,卫星


??mm??50??30??20??15??10??108?J10°E??图1?2017年10月8日08时至10?Fi?〇8时48?h降水lit??Fig.?1?The?48?h?accumulated?precipitation??from?08:00?BT?8?to?08:00?BT?10?October?2017??强对流天气自西向东发展。兰州地区的雷电主要发??生在9日00—02时,主要降雪时段为8日夜间至9??日凌晨、9日傍晚至夜间。??从卫星云图演变可知(图3),10月8日午后(14??时),就有对流云系从青藏高原东部发展,伴随雷暴??图2?2017年10月10日08时积雪深度??和9日00—06时逐小时雷电落区??(榆中探空站:52983、合作探空站:56080、??玉树探空站:56029的地理位置在图中用黑色圆点标注)??Fig.?2?Snow?depth?at?08:00?BT?10?October?and??geographic?locations?of?lightning?at?1?h?interval??from?00:?00?BT?to?06:?00?BT?9?October?2017??(The?geographical?locations?of?three?sounding?stations:??Yuzhong:?No.?52983,Hezuo:?No.?56080,and??Yushu:?No.?56029?arc?shown?by?black?dots)??90?95?100?105?110°E?90?95?100?105?I10°E??图3?2017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当代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业务进展[J]. 俞小鼎,郑永光.  气象学报. 2020(03)
[2]河南省分类强对流环境物理条件特征分析[J]. 王迪,牛淑贞,曾明剑,张一平.  气象. 2020(05)
[3]2016年7月18—20日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赵娴婷,王晓芳,王珏,汪小康,肖艳姣,冷亮,付志康.  气象. 2020(04)
[4]青海地区雷暴、冰雹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的精细化分析[J]. 马晓玲,李德帅,胡淑娟.  气象. 2020(03)
[5]我国中东部雷暴活动特征分析[J]. 王婷波,周康辉,郑永光.  气象. 2020(02)
[6]2016年初冬河南区域暴雪过程诊断分析[J]. 冯丽莎,宋攀,郑飞,贺哲,孔海江.  大气科学. 2020(01)
[7]山东省“雷打雪”事件分型及其成因分析[J]. 郑丽娜,张子涵,夏金鼎.  气象. 2019(08)
[8]我国华南江南春季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 杨波,王园香,蔡雪薇.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4)
[9]基于Copula函数的甘肃河东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J]. 杨银,李岩瑛,陈豫英,陈自艳,刘蓉.  气象. 2019(05)
[10]江西一次极端雷暴大风过程的中尺度特征与成因分析[J]. 陈云辉,许爱华,许彬,陈娟,李婕.  暴雨灾害. 2019(02)



本文编号:3520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20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