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华北平原冬小麦灌浆期CO 2 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12-17 18:34
  探索冬小麦灌浆期CO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揭示冬小麦后期生长规律和开展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3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冬小麦开花至成熟期CO2通量数据,结合农田作物观测资料,分析了麦田灌浆期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开花后麦田CO2通量日均值随灌浆进程非线性递减,开花至乳熟CO2通量日均值为-0.8~-0.4 mg·m-2·s-1,乳熟后降至-0.2~0.1 mg·m-2·s-1。CO2通量日峰值开花后10天内为-1.2~-0.9 mg·m-2·s-1,开花10天后为-0.9~-0.3 mg·m-2·s-1,乳熟后为-0.3~0.05 mg·m-2·s-1。群体同化CO2的能力与LAI成正比;长势与灌... 

【文章来源】: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43(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华北平原冬小麦灌浆期CO 2 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郑州农试站2013、2016、2017年冬小麦灌浆期CO2通量日均值变化

灌浆期,通量,郑州,冬小麦


郑州农试站2013、2016、2017年冬小麦灌浆期CO2通量日峰值变化

通量,日变化,郑州,灌浆期


观测结果表明,CO2通量日变化值为-1.2~0.4 mg·m-2·s-1(图3)。日出后07:00左右,CO2通量由正值变为负值,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和光合作用增强,CO2吸收量逐渐增大,特别是10:00之后CO2出现剧烈变化,10:00—14:00间CO2通量相对稳定、波动较小,13:00—14:00出现峰值。14:00后,随光强减弱和气温降低,CO2吸收量也渐弱,18:00左右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逐渐小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由负值转为正值,至次日07:00一直为正值,表明作物以呼吸作用为主。CO2通量的日变化与作物生长发育的日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白天(07:00—18:00)CO2通量为负值,是碳汇,峰值为13:00—14:00,夜间(18:00—次日07:00)为正值,是碳源。CO2通量随灌浆进程减小,灌浆初期光合作用最旺盛,CO2通量吸收达到最大,开花后20天的CO2通量峰值仅为开花后10天的70%左右,开花后30天的仅为开花后10天的10%~20%。同时,麦田对CO2同化的时间也在随灌浆进程缩短,与开花后10天的相比,开花后20天、30天的进程分别缩短了2 h左右和5~7 h。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品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信志红,郭建平,谭凯炎,张利华,刘凯文,杨荣光,张颖,孙义.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01)
[2]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过程与环境效应研究[J]. 胡春胜,王玉英,董文旭,张玉铭,李晓欣,陈素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0)
[3]内蒙古地区典型草原下垫面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白美兰,孟玉婧,董祝雷,李喜仓.  干旱气象. 2018(02)
[4]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吴东星,李国栋,亢琼琼,张茜,曹梓豪,李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5]麦田通量数据质量控制及能量闭合性分析[J]. 彭记永,张晓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04)
[6]冠层辐射温度对冬小麦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J]. 李洪建,杨艳,严俊霞.  环境科学. 2016(09)
[7]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净碳交换量的特征分析[J]. 药静宇,王国印,黄建平,闭建荣.  干旱气象. 2016(01)
[8]淮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J]. 韩云芳,严平,陈琛,张功,武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3(22)
[9]麦田CO2通量、热通量特征分析[J]. 彭记永,胡继超,刘荣花,马青荣,杨光仙.  河南农业科学. 2012(04)
[10]冬小麦生育中期农田水分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J]. 马莉,刘钰,蔡甲冰,施坰林.  灌溉排水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D]. 陈文婧.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黄土高原旱作麦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变化特征及环境响应机制[D]. 王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涡度相关的农田CO2通量和光能利用率研究[D]. 费敦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2]华北平原农田尺度和个体尺度上水、热及CO2通量的研究[D]. 马莉.甘肃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40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40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