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中国臭氧总量30a时空变化以及近地面臭氧浓度气象要素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13:58
  臭氧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微量气体,臭氧的变化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地基观测数据,对TOMS、SBUV、OMI和TOU臭氧反演结果进行校验,建立地基观测数据与卫星传感器观测数据之间的订正模型,利用订正后的数据分析中国上空近30年臭氧时空分布特征。选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臭氧观测站获取的数据,在对比分析其与卫星反演臭氧廓线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以及风向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 SBUV反演的臭氧总量精度比TOMS反演精度高;TOMS反演的臭氧总量在高纬度地区精度较高,而OMI反演的臭氧总量在低纬度地区精度高于TOMS; OMI反演的臭氧总量相对于TOU不确定性更大,TOU反演的臭氧总量精度要高于OMI。(2)中国上空的臭氧总量在持续下降,下降速度低于全球,而与北半球下降速度基本一致;2000年后臭氧总量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尤其是2005年以来,中国臭氧总量呈上升趋势;中国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呈正弦曲线特征,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和10月;中国臭氧总量季节变化在纬度方向上不明显,而在经度方向上变化较大,同纬...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臭氧总量30a时空变化以及近地面臭氧浓度气象要素影响研究


1?2010年中国年均臭氧总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

变化曲线,临安,拉萨,武汉


自1981?2010年,临安、武汉、拉萨三个地区臭氧总量年平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与中国臭氧总量近30年来的变化趋势相同。图16 (b)结果显示,临安、武汉、拉萨三个地区臭氧总量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它们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月份也基本一致。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的4月份,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的12月份。510 lis 安,00 (\、、 一武汉 /1 2 叫 V、\/、/\/、?、、J2 \ / \ / \ ‘3 260 H V V' \ II V250 -‘ 1?S1 laSS 1?S7 1?S? 1351 1??3 1395 1357 19? 2301 2033 2007 2339年份,(b) 临安i ——武汉8 270 Z 、、 TT一 z 、I 、、…250123456789 10 11 12月份图16同一讳度+同经度-=个点地区临安、武汉、拉萨年均值和月均值变化曲线根据图16,在同一讳度带上,我国东、中部地区(临安与武汉)臭氧总量高于丙部地区(拉萨),而东部地区臭氧总量也略高于中部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流层中光化学反应和平流层高浓度臭氧向对流层的输送是对流层臭氧的主要来源,其次人为排放的臭氧前体物包括NOx、CO、CH4、VOCS等对臭氧光化学生成量有很大的影响

空间分布,臭氧总量,距平值,空间分布


第四章近30a臭氧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的季节分布有着重要影响[79]。国臭氧总量讳向变化特征1981?2010年臭氧柱总量平均值减去其经向的平均得到讳向距平值)。从图中可以看出,臭氧总量有明显的讳向变化,即随着讳度的增加也在增加。青藏高原地区、云南地区、海南地区以及台湾地区,臭氧较小,明显低于同讳度其他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出现明显的闭说明与同祎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是明显的臭氧总量低值中心。黑龙和内蒙古东北部出现较高的臭氧总量水平。80* O'0'E 90' (/O'E 100" (fO'E llO* (fO'E 120" (fO'E 130* tfO'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1年春季北极地区臭氧低值事件的卫星遥感监测[J]. 刘年庆,黄富祥,王维和.  科学通报. 2011(27)
[2]利用遥感监测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30a的变化[J]. 肖钟湧,江洪.  环境科学. 2010(11)
[3]大气臭氧不同量纲之间的转换[J]. 汪自军,陈圣波,吕航,韩念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02)
[4]卫星观测的中国地区1979—2005年对流层臭氧变化趋势[J]. 徐晓斌,林伟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02)
[5]中国4个地点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长期观测比较[J]. 郑向东,韦小丽.  应用气象学报. 2010(01)
[6]杭州市区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及气象要素影响[J]. 洪盛茂,焦荔,何曦,周春雨.  应用气象学报. 2009(05)
[7]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产品反演试验[J]. 黄富祥,刘年庆,赵明现,王淑荣,黄煜.  科学通报. 2009(17)
[8]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及对比反演试验[J]. 黄富祥,赵明现,杨昌军,董超华.  自然科学进展. 2008(10)
[9]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J]. 安俊琳,王跃思,李昕,孙扬,申双和.  环境科学. 2008(04)
[10]上海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和预报[J]. 谈建国,陆国良,耿福海,甄新蓉.  热带气象学报. 2007(05)

硕士论文
[1]地基观测与卫星TOMS观测的全球大气臭氧总量对比分析[D]. 张中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42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42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