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华西地区2017年秋雨成因分析及与1983年秋雨成因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1-12-22 04:41
  2017年华西秋雨雨量较常年平均偏多五成,是自1984年来降水最多的一年。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2000多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导致2017年华西秋季降水量异常偏多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和1983年华西秋雨可能成因进行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2017年秋季500h Pa位势高度上欧亚中高纬地区维持一脊一槽环流型。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空有一强大的高压脊,乌拉尔山以东-巴尔喀什湖有一深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并位置偏西伸。来自极地的冷空气与来自太平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交汇于华西地区。华西地区处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的高空辐散区,低层对应较强辐合区和异常的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的维持。(2)2017年华西秋雨异常偏多是同期巴伦支海海温异常偏暖和中纬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巴伦支海海温异常与华西秋雨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较为一致的变化,两者自1986年起均处于一致的负位相,而2000年以后两者由负位相转为正位相;秋季中纬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华西秋雨之间的年际关系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折...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华西地区2017年秋雨成因分析及与1983年秋雨成因的对比


979-2017年华西地区秋季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单位:mm/d;柱状为逐年平均降水量;实线为9年滑动平均;虚线为多年平均降水量)

位势,北半球,单位,黑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况。3.2环流异常特征影响降水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大气环流。通常情况下,进入秋季以后大气环流出现了调整,副热带系统逐渐减弱,西风带系统明显增强[28]。有研究表明,在华西秋雨多雨年中,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分布特征通常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缓慢移动或者呈准静止状态,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是宽广的低槽区。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距平表现为我国大陆东部到西北太平洋为正距平区,印缅槽加深[6,9,13,18,23,59,75-77]。由图3.2可见,2017年秋季500hPa位势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地区维持一槽一脊的环流型,乌拉尔山以东-巴尔喀什湖有一深槽,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空存在一个强大的高压脊,极地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南下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伴随着短波槽东移,不断有冷空气分裂南下侵入华西地区。在中纬度地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0gpm特征等值线西伸脊点至100E附近,其脊线维持在25N左右。从其位势高度距平场来看,欧亚中纬度地区从西到东有一明显的“+”“-”相间的波列结构,北太平洋、北美东部和北大西洋东部为正距平中心,负距平中心出现在北美中西部和北大西洋北部,西西伯利亚平原-贝加尔湖为一广阔的负距平区,极区位势高度异常偏高,特别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空位势高度异常增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以往强华西秋雨年(秋季华西秋图3.22017年秋季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黑色实线,单位:dpm)及其距平图(填色,单位:dpm)。红实线表示多年平均588线,绿实线表示华西多雨年合成588线,紫实线表示3000米等高线。

等高线图,单位,华西,水汽


第三章2017年华西秋雨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15雨降水量大于0.8个标准差的年份)强度异常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图3.3a给出了2017年秋季850hPa水平风场和对流层整层平均水汽通量散度距平。从图中可以看到,西南风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输送至华西地区,为华西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在华西北部地区形成一异常的水汽辐合区,而在华西南部地区形成一异常的水汽辐散区。图3.3b是2017年秋季850hPa水平风场距平图,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位置偏西,使得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形成两个异常反气旋,华西地区受一东西走向的异常切变线所控制,异常切变线以南的华西地区北部存在异常气旋性环流。图3.3c为2017年秋季200hPa水图3.32017年秋季(a)850hPa水平风场(矢量;单位:m/s,大于1.5m/s显示)和对流层整层平均水汽通量散度距平(阴影;单位:10-5kg·m-2·s-1);(b)850hPa水平风场距平(单位:m/s);(c)200hPa纬向风场(等值线;单位:m/s)及距平(阴影;单位:m/s);紫色实线表示高原3000米等高线。


本文编号:3545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45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