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精细结构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发布时间:2021-12-28 18:08
  2015年《巴黎协定》约定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相对工业革命前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之内,0.5℃增温幅度的差异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但目前对于中国地区的认识仍然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WRF对CESM Low Warming试验数据(以下称LW数据集)进行动力降尺度研究,获得1.5/2.0℃增暖下我国气候响应的高分辨率数据,并使用CN051作为观测数据集,评估模式性能;同时利用CESM LW数据集和WRF动力降尺度数据,研究了中国区域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在1.5/2.0℃情景下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中国在0.5℃增暖幅度差异下极端温度/降水事件的高敏感区。温度指数的历史模拟结果表明,除绝对阈值的极端温度指数(TR、ID、FD)外,偏差校正后的WRF结果比原始CESM结果更接近观测数值。CESM未来模拟的结果表明,0.5℃的增温幅度差异对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影响最大,其中东北、华北地区将经历更强且更频繁的极端高温事件;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主要受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表现为极端低温事件强度的增强和持续时间的缩短。华北、西北、东北、华东...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精细结构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图2.1?WRF模拟区域及模拟区域的地形高度??12??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精细结构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图2.2?分区示意图??

空间分布,中国区域,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南京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来存在的冷偏差(如图3.2),但WRF的结果在平均温度、TXx、TXn等指数的??模拟结果中同观测有更大的空间分布相关系数,意味着其空间分布形态和观测的??形态更为接近。正因为WRF的模拟结果在中国区域整体呈现出冷偏差,因此我??们选用CESM的平均温度、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温度在1991-2005年的气候态数??值对WRF模拟结果中平均温度、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温度分别进行校正。经校??正得到的WRF-BC的结果中对1991-2005年平均温度的气候态分布情况基本与??CESM的集合平均结果一致(如图3.3);同时多数极端温度事件均有明显改善,??且更接近于观测值,其中TXx、TXn和SU等三个指数改善较大,主要表现为:??均方根误差都相对于CESM的集合平均结果更小,因此模拟的结果更接近于观??测;同时空间分布相关系数也增大,有和观测数据更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综上??所述,在整个中国区域的模拟中,WRF-BC和CESM的集合平均在不同指数中??有着相差较大的模拟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敏感区的定义方法与预估[J]. 李依婵,李育,朱耿睿.  地理学报. 2018(07)
[2]1.5 ℃增暖对全球和区域影响的研究进展[J]. 翟盘茂,余荣,周佰铨,陈阳,郭建平,卢燕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5)
[3]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上升多高?——关于平衡气候敏感度[J]. 姜大膀,刘叶一.  科学通报. 2016(07)
[4]Uncertainty in the 2℃ Warming Threshold Related to Climate Sensitivity and Climate Feedback[J]. 周天军,陈晓龙.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5(06)
[5]中国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CMIP5模式模拟评估和预估[J]. 吴佳,周波涛,徐影.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6]基于气候变化综合指数的中国近50年来气候变化敏感性研究[J]. 吴浩,侯威,钱忠华,胡经国.  物理学报. 2012(14)
[7]近50年中国气温、降水极值分区的时空变化特征[J]. 黄琰,封国林,董文杰.  气象学报. 2011(01)
[8]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J]. 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  地理学报. 2010(01)
[9]全球变化与区域干旱化[J]. 符淙斌,马柱国.  大气科学. 2008(04)
[10]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干旱化的事实及其与大尺度背景的联系[J]. 马柱国,符淙斌.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02)



本文编号:3554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54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