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23:10
  我国暴雨灾害频繁,通过研究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可以揭示暴雨的演变过程,并了解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成为气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行星边界层过程是关键的问题,边界层过程引起的水汽、动量、热量垂直输送影响和制约着暴雨的发生发展。因此,在对强降水天气的数值模拟中,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利用WRF模式分别耦合YSU、MYJ、ACM2和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分别对2013年5月和2013年7月的长江地区两次暴雨案例进行模拟实验。此外,为了检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重要性,本研究也使用无边界层方案(NOPBL)对这次暴雨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本文检验了这五种不同的实验设计对降水落区,总量,基本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综合模拟结果表明,NOPBL产生了最大的偏差,ACM2和MRF次之,MYJ的方案对于小雨与大雨的模拟最优的,而YSU对不同强度暴雨模拟的正确率都较高。最后,本文将模拟方案较好的MYJ与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NOAH、SLAB方案进行比较,着重研究了不同陆面过程方案对雨强中心、降水落区、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及θx场的影响,得到MYJ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N...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


图2.1?WRF模式流程图??WRF模式为完全可压非静力模式,整个程序采用的是F90语言编写

模式,坐标,时间积分,积分


Ax?Ax??图2.?2水平格点和垂直格点??垂直方向则采用的是W定义地形随着静力-气压垂直坐标。在模式的顶层为常量,底层??加入了地形作用的影响。在坐标空间中,使用了端流公式。此外,为了更加合理的对大气??进行模拟,模式中共有兰伯特投影、极地投影、买卡托投影、经缔度投影四种投影方案。??在数值模拟中,一般采取兰伯特投殼。??y—?Pht?=?constant??0??*?—……-?-……??0?2??"A——^?1'?■■■?'"I?—??0?4—??????、1??戶 ̄ ̄^??Q?巧…?…'…??/\??0.8?-????'---*?、、??—、、I?Phs??1.0?-?-?―ri??图2.3?WRF模式中7/坐标(地形随质量坐标)??WRF模式在时间积分上,采用了?2阶或3阶Runge-Kutta的积分方案。设模式方程为??口,=?乂(切,预报量:p?=?(u,v,w,0,口',w',公?),该积分方案通过y?下方法求得口(O到??口(f+A/)的积分

格点,垂直坐标,地形,积分


?-?―ri??图2.3?WRF模式中7/坐标(地形随质量坐标)??WRF模式在时间积分上,采用了?2阶或3阶Runge-Kutta的积分方案。设模式方程为??口,=?乂(切,预报量:p?=?(u,v,w,0,口',w',公?),该积分方案通过y?下方法求得口(O到??口(f+A/)的积分,其中为时间步长:??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及海气耦合对WRF模拟东亚夏季风的影响[J]. 王子谦,段安民,吴国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03)
[2]多尺度大气边界层与陆面物理过程模式的研究进展[J]. 刘树华,刘振鑫,郑辉,缪育聪,陈笔澄,王姝,赵靖川,李源,郑亦佳,郭利.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3(10)
[3]长江下游地区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试验研究[J]. 徐慧燕,朱业,刘瑞,沈杭锋,王东海,翟国庆.  大气科学. 2013(01)
[4]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不同性质降水模拟的影响[J]. 肖玉华,何光碧,顾清源,高文良.  高原气象. 2010(02)
[5]边界层参数化对“雅安天漏”降水数值模拟的影响[J]. 蔡芗宁,周庆亮,钟青,寿绍文.  气象. 2007(05)
[6]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的影响[J]. 陈炯,王建捷.  应用气象学报. 2006(S1)
[7]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J]. 蔡芗宁,寿绍文,钟青.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03)
[8]Ekman边界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J]. 谈哲敏,方娟,伍荣生.  气象学报. 2005(05)
[9]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J]. 廖捷,谈哲敏.  气象学报. 2005(05)
[10]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形成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J]. 倪允琪,周秀骥.  气象学报. 2004(05)

硕士论文
[1]行星边界层参数化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D]. 左志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4



本文编号:3624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24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