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台风温比亚引发河南东部极端暴雨的诊断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5 11:20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8年8月18—19日温比亚台风造成河南东部极端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温比亚在河南东部移动缓慢,是由于河南高空受高压控制处于弱风区,引导气流小,低层在东、西和北3个方向受高压带三面包围等原因作用下造成的;温比亚台风登陆后,台风低压中心与K指数大值中心相吻合,在低压中心与K指数大值中心分离时,低压中心的后续移向则趋于向K指数大值中心方向移动;充足的水汽持续供应、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造成地面减压、气旋性涡度的持续以及合适的垂直风切变是温比亚台风强度维持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S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台风温比亚引发河南东部极端暴雨的诊断分析


河南省2018年8月18日3:00至19日20:00的过程降水量

形势图,形势,阴影,副热带高压


在500 h Pa上,2018年8月17日20:00(图3a),副热带高压主体位于朝鲜半岛中东部,副热带高压西伸点位于116°E附近,脊线位于37°N左右,台风登陆后处于副热带高压的东南侧。18日8:00(图3b),副热带高压主体继续退至120°E以东,而温比亚在其外围引导气流作用下移到了河南固始。到了18日20:00(图3c),副热带高压主体仍维持在126°E以东,但586 dagpm线较18日8:00有所南落,其附近风力在9 m/s左右,500 h Pa引导气流也有一个减小的过程,温比亚受引导气流影响,移动速度也有一个减慢过程。到了19日20:00(图3d),副热带高压主体有了明显的西伸,温比亚已经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外围的风力加大到13 m/s左右,对温比亚的引导作用显著增强。图3 2018年8月17日20:00(a)、18日8:00(b)、18日20:00(c)、19日20:00(d)500 h Pa形势场(阴影部分为大于或等于588 dagpm高度场)

形势图,形势,阴影,环流


图2 2018年8月17日20:00(a)、18日8:00(b)、18日20:00(c)、19日20:00(d)100 h Pa形势场(阴影部分为大于或等于1 680 dagpm高度场)在700 h Pa上2018年17日20:00(图4a),312dagpm线环绕在温比亚外围,低压环流中心的东、西、北三侧均为高压带,对台风的移动均起到了阻挡作用。18日8:00(图4b),低压环流中心东、西、北三侧仍旧被高压包围,而低压环流中心12 h移动距离不足120 km。到了18日20:00(图4c),可以看到312dagpm线快速减弱东退到115°E以东,而到了19日8:00(图4d),312 dagpm线已经退到120°E以东,低压环流中心东、西、北侧受到高压包围的形势已不存在,台风出现了明显的转向,由原来的西北行转为东北行,移动速度由原来最慢时的7 km/h加快至12km/h,在途径周口和商丘时,更是加快到了33 km/h。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岛地形对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强对流雨带发展影响的模拟研究[J]. 赵玉春,王叶红.  大气科学. 2019(01)
[2]1513号台风“苏迪罗”不同阶段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叶龙彬,谌芸,李晟祺,朱婧.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3)
[3]强台风“尤特”登陆前后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特征分析[J]. 赵娴婷,赵玉春,崔春光,汪小康,柯丹.  暴雨灾害. 2015(03)
[4]地形对台风“海葵”降水增幅影响的研究[J]. 朱红芳,王东勇,娄珊珊,邱学兴.  暴雨灾害. 2015(02)
[5]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J]. 王苗,郭品文,邬昀.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1)
[6]湖南湘中地区一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分析[J]. 张剑明,章新平,蔡秀峰,张庆云.  干旱气象. 2013(01)
[7]台风“灿都”造成云南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螺旋度诊断分析[J]. 周泓,金少华,尤红.  气象科学. 2012(03)
[8]An Overview of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on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J]. 陈联寿,李英,程正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05)
[9]我国台风预报业务的现状及思考[J]. 许映龙,张玲,高拴柱.  气象. 2010(07)
[10]环境风垂直切变与登陆台风强度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J]. 徐明,余锦华,赖安伟,彭菊香.  暴雨灾害. 2009(04)



本文编号:3626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26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