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2019年盛夏昆明一次夜间致灾性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8
  为深入研究昆明地区夜间强降水成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和昆明国家天气雷达站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中尺度近地层分析、水汽动力条件、昆明地形特点、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情况等方面,对发生在昆明地区的一次夜间致灾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前,暴雨区水汽条件充沛,从低层到高层整层水汽均较好,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所形成的"抽吸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低层水汽的上升运动;(2)卫星云图显示,在云南西北部地区有对流云团生成,同时在其西南方向不断有点状对流泡发展并相互汇合,并向西南方向移动。雷达回波上,在整个回波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风向、风速辐合,且有逆风区长时间出现,对暴雨的产生和维持发挥了促进作用。移动缓慢和"列车效应"共同促成了昆明特大暴雨的产生;(3)白天地面温度相对较高,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聚,夜间来自孟湾的水汽在云南西北部地区形成深厚湿层和高湿舌,低层的中尺度风场和水汽的辐合抬升、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条件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有利地促成了云南昆明夜间强降雨的发生发展及维持。在两高辐合和低层切变的...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2 降水实况与灾情
3 条件分析
    3.1 环流形式
    3.2 中尺度分析
    3.3 水汽及动力条件
    3.4 卫星云图
    3.5 雷达回波情况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盛夏昆明两次致灾大暴雨对比分析[J]. 郭荣芬,鲁亚斌,李华宏.  灾害学. 2018(04)
[2]2017年昆明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 鲁亚斌,李华宏,闵颖,王志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5)
[3]梅雨锋西段持续性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贵阳极端降水成因[J]. 杜小玲,吴磊,杨秀庄,卢璐,魏涛,余清.  暴雨灾害. 2016(05)
[4]黔东南一次区域性强降水的诊断分析[J]. 滕林,李小兰,陈军.  贵州气象. 2016(04)
[5]丽江市汛期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赵韬,周泓,杨靖新,钟爱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S1)
[6]湖南两次流域性致洪暴雨异同点分析[J]. 许霖,姚蓉,陈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02)
[7]渝西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张勇,刘德,张亚萍,方德贤.  暴雨灾害. 2013(04)
[8]甘肃陇南两次不同强度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李晓霞,尚大成,谌芸,王有生,王勇.  高原气象. 2013(05)
[9]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J]. 俞小鼎.  暴雨灾害. 2013(03)
[10]上海“010805”特大暴雨与“080825”大暴雨对比分析[J]. 曹晓岗,王慧,邹兰军,陈永林,张吉.  高原气象. 2011(03)



本文编号:3647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47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