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贵阳边界层上空大气逆温特征

发布时间:2022-09-30 13:52
  利用贵阳L波段探空雷达建站以来2003—2017年探测资料,对贵阳大气边界层上空高度大于1 500 m逆温和强逆温的温差、频率、厚度、强度和底高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空逆温层温差集中在1.0~5.0℃,占比高达90%以上。在大约16 500 m以下的高空大气层内,逆温频率呈现"两峰一谷"的特点。平均厚度07:00、19:00分别为263、282 m,且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07:00、19:00逆温平均强度分别为0.76~2.38和0.75~2.11℃/100 m。在高空逆温区前半区间即(1 500,8 500]m 2个时次逆温平均强度均大于1.0℃/100 m,在此区间上呈现两低中高的单峰分布。从时间分布看,高空逆温2个时次年均频率约超过60%。冬季高空逆温频率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少。2个观测时次均大于20 d的月份出现在冬春季节。高空强逆温相对于高空逆温次数少,07:00、19:00年平均天数分别为4.93和4 d,多出现在500 hPa附近。这类逆温仍然是冬季比夏季多,厚度很薄,温差却极大。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1.2.1 资料预处理。
        1.2.2 逆温层特征量。
2 贵阳大气高空逆温总体分布特征
    2.1 高空逆温的温差分布
    2.2 高空逆温平均频率、平均厚度、平均强度及最大强度的空间分布
        2.2.1 平均频率。
        2.2.2 平均厚度。
        2.2.3 平均强度。
        2.2.4 最大强度。
3 贵阳高空逆温基本特征分析
    3.1 频率、平均底高的时间变化特征
        3.1.1 年际变化。
        3.1.2 季节变化。
        3.1.3 月际变化。
    3.2 贵阳高空逆温层强度、厚度的变化特征
        3.2.1 年际变化。
        3.2.2 季节变化。
        3.2.3 月变化。
4 贵阳高空强逆温
    4.1 定义
    4.2 贵阳高空强逆温的特征
        4.2.1 年际变化。
        4.2.2 季节变化。
        4.2.3 月际变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津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特征对PM2.5污染的影响[J]. 姚青,刘敬乐,蔡子颖,韩素芹,马志强.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8)
[2]四川盆地逆温层特征对空气污染的影响[J]. 李培荣,向卫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02)
[3]东亚对流层顶逆温层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J]. 樊雯璇,杨国彬,王卫国.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4]银川市大气逆温对环境空气污染浓度的影响[J]. 范彦芳,李栋梁,黄峰,程雅茹,单新兰,蒋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5)
[5]兰州市逆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API首要污染指数的关系[J]. 王骥,杨银,张生财.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5)
[6]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分析[J]. 周书华,倪长健,刘培川.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02)
[7]张家口市低空逆温特征分析[J]. 赵海江,周彦丽,刘建勇,王娟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5)
[8]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边界层逆温强度和高度的频率密度研究[J]. 赵建华,张强,王胜,段海霞.  高原气象. 2013(02)
[9]北极低空急流和低层逆温特征观测分析[J]. 程刚,高志球,郑友飞,代成颖,周明煜.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01)
[10]基于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的重庆市区低空逆温特征分析[J]. 唐家萍,谭桂容,谭畅.  气象科技. 2012(05)



本文编号:3683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83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