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ATOVS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鲶鱼”(2016)预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20 12:45
  为比较不同卫星平台、不同微波资料及其组合同化对台风数值模拟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年台风“鲶鱼”个例为研究对象,基于WRF模式和WRF-3DVAR同化系统,以FNL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和边界条件,对ATOVS微波资料(AMSUA和MHS)进行了直接同化试验。设计5组同化试验,分别对台风登陆前60h的路径及强度预报、登陆后24h降水预报两方面内容展开同化对比研究。利用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TS评分等方法,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初始场基本气象要素的调整以及各主要物理量场的同化增量,探讨了不同卫星平台、不同微波资料及其组合同化对台风路径及强度、降水模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两个阶段的模拟过程中,资料同化对初始场温度、湿度、纬向风和经向风的最大调整幅度主要出现在高层500hPa以上,这可能与各卫星、传感器的探测特征有关。对台风登陆前60h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台风路径的模拟,A15(仅同化NOAA15上的AMSUA资料)整体同化效果最好,M18(仅同化NOAA18上的MHS资料)仅在0~30小时内对路径有所改善。同时,各同化试验对台风强度的改进并不是很显著。其中对于最低气压的模拟,各试验模拟强...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TOVS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鲶鱼”(2016)预报的影响


模拟区域表3.1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选择

ATOVS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鲶鱼”(2016)预报的影响


逐12小时(左上角时间,2512表示25日12时)500hPa位势高度场(等值线,单位:gpm,红色实线:588线)和风场(风羽,单位:m/s)

ATOVS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鲶鱼”(2016)预报的影响


各试验代价函数和梯度随迭代次数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MSU-A资料在台风模拟中的循环同化研究[J]. 张钊扬,钟剑,周炯,马卫民,张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4)
[2]FY-3A卫星微波资料的集合变分混合同化试验[J]. 谢宾鹏,张立凤,张明阳,杨雨轩,汤鹏宇.  气象科学. 2018(05)
[3]FY-3A MWHS资料同化对湿度场预报影响评价的试验研究[J]. 唐淑敏,马杰良,殷佳研,陆其峰,官元红,蔡僖,唐维尧,朱柳桦.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5)
[4]卫星微波辐射资料同化在新疆降水预报中的应用初探[J]. 于晓晶,韩威,马秀梅,杜娟.  暴雨灾害. 2018(04)
[5]云雨条件下AMSR2微波成像资料同化试验及其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J]. 俞兆文,刘健文,钟中,黄江平,朱哲.  气象科学. 2018(02)
[6]Improved Land Use and Leaf Area Index Enhances WRF-3DVAR Satellite Radiance Assimilation: A Case Study Focusing on Rainfall Simulation in the Shule River Basin during July 2013[J]. Junhua YANG,Zhenming JI,Deliang CHEN,Shichang KANG,Congshen FU,Keqin DUAN,Miaogen S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8(06)
[7]不同卫星微波遥感资料同化对台风路径模拟的影响[J]. 王业桂,张斌,蔡其发,黄勇,兰伟仁.  大气科学. 2018(02)
[8]基于带约束项广义变分同化AIRS云影响亮温研究[J]. 王根,张建伟,温华洋,杨寅.  高原气象. 2018(01)
[9]微波温湿遥感资料在台风路径模拟中的同化试验[J]. 王业桂,张斌,蔡其发,黄勇,兰伟仁.  海洋预报. 2018(01)
[10]正则化变分同化AIRS红外高光谱水汽资料研究[J]. 靳双龙,王根.  红外. 2017(11)

硕士论文
[1]ATMS卫星资料偏差订正及对台风预报试验研究[D]. 宋丽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2]NPP-ATMS卫星微波资料在WRFDA中的直接同化试验研究[D]. 蔡则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
[3]ATOVS微波湿度计MHS资料在GRAPES-GFS模式中的同化应用技术研究[D]. 曲美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
[4]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与资料同化研究[D]. 闵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5]台风“桑美”登陆期间的资料同化对比研究[D]. 马玉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6]ATOVS资料的变分同化及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 张利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4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94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