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2020年江淮地区梅雨异常的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1 20:14
  利用江苏、安徽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实况探空资料,结合ERA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0年江淮地区梅雨异常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 2020年江淮地区梅期偏长,梅雨期间雨量显著偏多,强降水过程频繁,覆盖范围广;梅雨雨带基本以30°—32°N为中心,在28°—34°N的范围内经历了4次为期约双周的持续性南北振荡。(2)低纬度稳定的副热带高压维持,高纬度前期稳定的双阻形势,后期多浅槽波动是造成超长梅雨的关键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是造成梅雨期持续强降水的关键因素,偏多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3)强降水位于江淮北部时,冷涡中心一般位于120°E以西,且向偏东或东略偏北方向移动;当冷涡位于120°E以东或南下明显时,降水南压。(4)梅雨期间副高经历了4次双周振荡、9次波动性北跳,伴有12次冷涡活动,副高北抬时段和冷涡南落东移时段两者的同期反位相叠加长时间维持,为江淮地区超长梅雨的形成和雨带的南北摆动维持提供了较好的系统配置。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资料说明
2 研究方法
3 江淮地区梅雨异常特征
4 关键影响系统异常分析
    4.1 副热带高压与阻塞高压
    4.2 冷涡
    4.3 低空急流
5 关键影响系统异常与雨带分布的关系
    5.1 副热带高压与雨带变化
    5.2 冷涡与雨带变化
    5.3 副高、冷涡系统配合对雨带影响
    5.4 低空急流与雨带变化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淮梅雨季亚洲阻塞高压活动统计特征[J]. 孙晓晴,金荣花,肖天贵,杨宁,魏薇.  气象学报. 2020(04)
[2]2016年我国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J]. 赵俊虎,陈丽娟,王东阡.  大气科学. 2018(05)
[3]2016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赵娴婷,廖移山,闵爱荣,王晓芳,杨浩,汪小康,王婧羽.  暴雨灾害. 2017(02)
[4]近52a湖北省梅雨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唐永兰,徐桂荣,万蓉,廖移山,闵爱荣.  暴雨灾害. 2016(06)
[5]2015年6月1—2日长江流域灾害性天气灾情、汛情和雨情特征[J]. 王晓芳,徐明,王婧羽,彭涛,汪小康.  暴雨灾害. 2015(02)
[6]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廖移山,汪小康,邓雯,闵爱荣,何立富.  暴雨灾害. 2015(01)
[7]夏季长江淮河流域异常降水事件环流差异及机理研究[J]. 张庆云,郭恒.  大气科学. 2014(04)
[8]江淮地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分析[J]. 周后福,刁秀广,夏文梅,王德育,项阳.  气象学报. 2014(02)
[9]Modes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Organization During Meiyu Season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J]. 王晓芳,崔春光,崔文君,石燕.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4(01)
[10]基于ERA Interim资料的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水汽收支分析[J]. 许建玉,王艳杰.  暴雨灾害. 2013(04)

硕士论文
[1]江淮梅雨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 毛文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6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96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f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