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超声微泡介导声孔效应引起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生物效应

发布时间:2020-04-28 20:33
【摘要】:近年来,治疗超声因其治疗过程具有微创甚至无创的特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声孔效应的控制和优化已成为当前治疗超声应用的重点,并在各种临床领域,如靶向基因/给药,癌症治疗,血脑屏障开放,神经疾病治疗,免疫疗法等受到广泛关注。微泡介导声孔效应已显示出在促进细胞摄取基因/药物、其他难以进入细胞的治疗剂方面的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微泡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机制尚不清楚。特别地,全面了解细胞周期阶段对微泡介导声孔效应诱导的细胞反应的影响仍是一个严峻挑战。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对超声微泡介导声孔效应引起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生物效应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利用药物洛伐他汀、含羞草素和诺考达唑分别对HeLa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同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验细胞在各个阶段的同步效率以及同步后的细胞状态,进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同步在不同时期的HeLa细胞形貌和细胞弹性。结果显示在G1期,细胞通常具有最大的高度和细胞弹性,而在S期,细胞通常是最扁平和弹性最小的细胞。其后,本研究采用了一个专门设计的集成实验系统对单微泡介导声孔效应触发的细胞结构(如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观察。本实验以同步在各个阶段的HeLa细胞为实验对象,其细胞骨架被可以激发绿色荧光的GFP-α-微管蛋白标记。实验中,GFP荧光强度可以指示由微泡介导声孔效应引起的细胞骨架变化;细胞内PI荧光强度用于指示由微泡介导声孔效应引起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Comsol构建有限元模型来模拟微泡-流体-细胞相互作用,并为实验结果提供可能的解释。结果显示:同步在S期的细胞最容易受到微泡介导声孔效应诱导的瞬时机械效应的影响,这导致单微泡介导声孔效应早期细胞膜通透性的最大增强和细胞骨架最快的解聚。因此,S期是用于微泡介导声孔效应瞬时效应促进基因/药物转运治疗的优选细胞周期。最后,本研究采用超声辐照与被动空化检测(PCD)装置相结合的系统探索细胞周期对多微泡介导声孔效应诱导的HeLa细胞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微泡空化活动与细胞周期无关;(2)具有最大杨氏模量的G1期细胞对微泡介导声孔效应响应最小;(3)G2/M期细胞FITC摄取量最大,活性最小,究其原因,是由于同步药物的化学作用;(4)细胞弹性最低的S期细胞最容易受到多微泡介导声孔效应诱导的长时机械效应的影响,在没有进一步损伤细胞活性的前提下,声孔效应促进S期细胞膜通透性的最大增强。无论是单微泡介导声孔效应的瞬时效应,还是多微泡介导声孔效应的长时效应,S期都是微泡介导声孔效应促进基因/药物治疗的优选细胞周期。如果将S期细胞同步与微泡靶向给药的进展相结合,可以在降低细胞毒性的前提下,通过微泡介导声孔效应促进基因/药物转运效果来实现针对恶性肿瘤和其他严重遗传疾病的治疗。总体而言,本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细胞周期对微泡介导声孔效应诱导的细胞反应的影响和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还可能有益于利用微泡介导声孔效应促进细胞周期靶向基因/药物转运进行的癌症治疗。
【图文】:

真核细胞,静止期,细胞周期,细胞


细胞间期(Interphase,邋I期)可细分为三个时期、即DNA合成前期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3]。G!期是指从有丝复制前的一段时期。细胞在合成前期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为S期的DNA复制进行物质。随后细胞进入S期,即DNA合成期,在这一阶段完成DNANA组装成染色质等有关的组蛋白的合成[3],细胞内DNA含量倍。G2期为DNA合成后期[3],是细胞分裂期的准备期。在此时期止,大量合成RNA和蛋白质,其中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胞分裂期(Mitosis)需经前、中、后,,末期,是细胞形态结构时期,包括一系列细胞核的变化、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纺锤体色体精确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过程[3],使分裂后的细胞一致性。逡逑

细胞周期,同步方法,细胞,细胞分裂期


?逡逑^邋:;邋I邋;逦|邋i邋I逡逑图2.1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在静止期细胞离开循环并停止分裂。细胞在0,期开始逡逑增大。DNA复制发生在合成(S)阶段。在DNA合成和有丝分裂之间的G2期间,细胞继续逡逑生长。间期由三个阶段组成:G,,S,G2。在细胞分裂期(M)中,细胞生长停止并且有序分逡逑裂成两个子细胞逡逑2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2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佳娜;胡继文;;超声造影剂对生物壁面的声孔效应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年24期

2 邱媛媛;张春兵;屠娟;章东;;微气泡激发的声微流对细胞声孔效应的影响[J];声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张颖;刘晓宙;龚秀芬;;两个硬边界附近的声流的数值计算(英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李晓东;超声波空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5 王莉;屠娟;章东;;贴壁振动造影剂微泡周围速度场及剪切力研究[J];声学技术;2013年S1期

6 陈智毅;谢明星;王新房;吕清;;治疗性超声介导体外基因转染的参数优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10期

7 项飞翔;王新房;谢明星;周翔;张艳容;张丽;;国产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辐照下对肝细胞产生的生物效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3期

8 陈谦;邹欣晔;程建春;;超声波声孔效应中气泡动力学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2期

9 莫润阳;林书玉;王成会;;H-22细胞声孔效应的应力阈值[J];物理学报;2011年11期

10 何颖;卓忠雄;;脂氟显微泡浓度和质粒浓度对基因转染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荣宁;汪f

本文编号:2643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43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e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