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适于棘尾虫(Stylonychia)基因功能研究的CRISPR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6:24
【摘要】:在棘尾虫属中以模式物种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mnae)研究得最为深入。浮萍棘尾虫是研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重要生物,已经完成大核基因组测定,这使得棘尾虫属的基因功能研究成为可能。基因敲除是目前研究基因功能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在原生动物尤其是棘尾虫属的基因组上进行高效、精确的基因敲除来验证基因功能的研究缺乏参考资料。CRISPR/Cas9系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它能够实现基因的定点编辑,因其更具高效性和灵活性而广受研究者青睐。创建适合棘尾虫的CRISPR/Cas9系统能够有效推动棘尾虫基因功能的研究。本研究从探讨棘尾虫密码子的偏好性入手,在棘尾虫中创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针对对棘尾虫AdSS基因的功能开展实验,以建立适合棘尾虫基因功能研究的CRISPR技术平台。主要结果如下:通过对棘尾虫第3位密码子的GC含量计算,发现第3位密码子富含A和U。通过对浮萍棘尾虫基因组进行PR2-plot绘图分析,发现第3位碱基T的使用频率高于A,C的使用频率高于G。结合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绘图分析、PCA分析,发现浮萍棘尾虫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受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影响比较大,但与此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密码子偏好性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最终通过高表达优越密码子方法确定AGA、GGA、UUA等24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通过PCR扩增方法在棘尾虫中克隆到一个注释为腺苷酸基琥拍酸合成酶的基因AdSS,通过核酸和蛋白序列比对,发现浮萍棘尾虫AdSS基因与第四双小核草履虫、多子小瓜虫和嗜热四膜虫高度同源。通过同时双酶切cDNA和pEGFP-N1载体的方法构建定位AdSS基因的载体,验证该基因主要位于细胞质的核糖体中。根据棘尾虫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得到的最优密码子改造载体中的Cas9蛋白,筛选出成功突变的质粒进行转染,与此同时对浮萍棘尾虫中的AdSS基因设计多个sgRNA打靶位点,成功获得1个sgRNA作用于目的基因,并产生大片段缺失。AdSS基因被敲除后,虫体的运动性明显降低,生长发育也受到影响,少量虫体产生畸形。为了检测敲除效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完成对突变体的检测,证明该CRISPR/Cas9系统能够在棘尾虫中实现目标基因的编辑。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并验证棘尾虫的最优密码子,对敲除载体进行了优化,成功利用CRISPR/Cas9系统实现了对棘尾虫AdSS基因的特异敲除,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应用于棘尾虫的基因组编辑,获得的具有稳定突变的细胞克隆和构建的CRISPR打靶载体为后续棘尾虫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棘尾虫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本研究以浮萍棘尾虫为研究对象,,以最新的基因敲除技术 CRISPR/Cas作为研究目标,探索适合于棘尾虫基因功能研究的 CRISPR 体系的构建,以期为自由生纤毛虫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思路,更为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纤毛虫乃至高等动物细胞生命活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和参考。1.6 研究方案本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建立浮萍棘尾虫原培养体系,然后用 G418 对浮萍棘尾虫进行抗性筛选,与此同时根据密码子偏好性研究得出的最优密码子来突变载体进而构建适合棘尾虫的敲除载体,然后根据靶点设计gRNA并构建识别靶点载体最后验证靶基因是否被敲除。具体技术路线如图 1-1:

编码序列,棘尾虫,浮萍,密码子


.5%的区间),则基因表达水平(表达)被鉴定为基因中 PC 评[50]。果码子组成分析 CodonW 软件对浮萍棘尾虫全基因组编码序列进行分析。浮萍 含量范围为 22.1% 58.6%,GC 含量主要分布在 25% 40%,表明基因组中有 AT 富集(见图 2-1)。ENC 的取值范围为 20~映的密码子偏性的强弱,当 ENC 为 20 时,表示同义密码子,表示同义密码子没有偏倚;按照惯例以 35 作为偏性强弱的区虫基因组 ENC 取值范围在 24.8~61 之间,并且大部分大于 4密码子偏性较弱。密码子第 3 位 GC 的平均含量为 33.7%,G8.68%和 30.1%,说明密码子碱基组成多为 A 和 U。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浩;;高中生物教学中“一”的辨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05期

2 顾舒荣;从密码子的基本特性谈相关知识的复习[J];中学生物教学;2004年06期

3 倪以章;建议补充密码子的定义[J];生物学教学;2000年08期

4 谢平;;遗传密码子的起源——从能量转化到信息化[J];生物多样性;2017年01期

5 赵建岚;罗洪;胡莎莎;吴琦;姚慧鹏;;寨卡病毒基因组密码子偏爱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年02期

6 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密码子偏性分析方法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16年02期

7 袁瑗;黄赛花;王成坤;智海剑;;大豆花叶病毒密码子使用及其进化分析[J];大豆科学;2014年06期

8 赵玉娇;黄新伟;李多;邱丽娟;孙强明;;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密码子偏爱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03期

9 高鹏;;基因科学新发现:所有密码子都可能成为起始密码子[J];飞碟探索;2017年04期

10 韩淑晓;孙福来;刘全兰;田纪春;;植物抗病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劲聪;方柏山;;耐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密码子用法分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光亚;刘桂兰;方柏山;;敏捷气热菌(Aeropyrum pernix)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赵胜;张琴;陈智华;赵益新;钟金城;;影响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基因组密码子用法的因素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铮;马亮;MURPHY Robert W.;张宪省;黄大卫;;Wolbachia pipientis wMel基因组水平上的密码子使用分析[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石延茂;任艳;李双铃;王效华;徐萍;袁美;;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花育9812的选育[A];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宋乔乔;柴志欣;钟金城;;牦牛和普通牛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分析[A];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7 黄晓星;谢宝贵;;银耳密码子偏好性分析[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王佳;王师;窦怀乾;李仰平;程陶然;刘平平;杨志辉;包振民;;双壳贝类密码子偏好性研究[A];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9 胡秀珍;黄延昭;肖奕;;密码子上下文关联与蛋白质结构[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王丽媛;袁延超;邢会贤;王献林;陶金才;冯薇;张桂花;宋宪亮;孙学振;;29个棉种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A];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硕士生 岑超超;人工新“字母”改写“生命天书”[N];文汇报;2018年

2 通讯员 吴志军;我科学家SARS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毛磊;第二十二个天然氨基酸被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庭;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扩充脊椎动物的遗传密码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Siddiq Ur Rahman;寨卡病毒与刚果出血热病毒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适应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谭生军;密码子及密码子对使用偏好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周童;支持向量机及密码子偏性在序列识别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6年

5 江月;杆状病毒的分子进化及密码子偏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6 张屹;氨基酸与密码子的进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文成;天蓝色链霉菌nsdA基因的研究及TTA密码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徐晓忠;菜豆金色花叶属病毒群体遗传学、密码子使用及进化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岳民;基于全基因组的玉米LBD转录因子家族分析及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贺锦敖;符号计算及其在计算生物学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金凤;适于棘尾虫(Stylonychia)基因功能研究的CRISPR技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白炳君;K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对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年

3 孔娟娟;P53抑癌基因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刘慧玲;分泌蛋白基因编码区5’端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黄惠芳;疾病相关的选择性剪接基因与密码子和互补密码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6 曹致琦;果蝇基因组中内含子数目与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7 宋乔乔;牦牛和普通牛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8 杜丹;结构对称蛋白的密码子序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yN;基于相对密码子频率的芜菁花叶病毒基因序列的进化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邓海峰;环境污染物腈类降解微生物的密码子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4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54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