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高产γ-淀粉酶黑曲霉菌株的电子束诱变育种及其产酶糖化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6:44
【摘要】:黑曲霉是常见的产γ-淀粉酶发酵菌种,γ-淀粉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发酵的效率。紫外线辐照诱变,超声波诱变,亚硝酸诱变等传统的诱变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电子束作为一种新兴的辐照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黑曲霉产γ-淀粉酶的活性,并能保持一定的遗传稳定性。本论文通过对五种产γ-淀粉酶的黑曲霉分离培养,筛选出一种γ-淀粉酶酶活相对较高的黑曲霉。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电子束辐照诱变育种参数。对比超声波诱变法、紫外线辐照诱变法、γ射线辐照诱变法、硫酸二乙酯诱变法、亚硝酸诱变法和电子束辐照诱变法,确定高产γ-淀粉酶黑曲霉诱变的最优方法。并对发酵液离心沉淀,透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等,研究分析电子束辐照诱变前后γ-淀粉酶糖化力的变化。通过菌落形态的观察、孢子形态的观察、生长曲线,γ-淀粉酶的吸附率和解支力等方面的研究,探明黑曲霉突变菌结构变化及糖化作用。为黑曲霉的电子束辐照诱变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经测定,出发菌γ-淀粉酶的酶活为13560 U/mL,在电子束束流能量6 MeV、辐照剂量0.4 kGy、孢子浓度3×10~6个/mL的最佳诱变条件下,所获得的黑曲霉突变菌酶活为30800 U/mL,酶活提高了127.1%。依据不同诱变方式下酶活提高幅度,提高的效果依次为:电子束辐照诱变法(127.1%)硫酸二乙酯诱变法(84.7%)紫外线辐照诱变法(72.3%)γ射线辐照诱变法(60.1%)亚硝酸诱变法(36.4%)超声波诱变法(23.1%)。因此,电子束辐照能够明显提高γ-淀粉酶的活性,选定为最优诱变育种方法。黑曲霉突变菌株的孢子形态比出发菌株孢子形态更为松散,更利于孢子的增殖,平板培养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的生长速度,但在稳定期二者的干重无明显差异。γ-淀粉酶的吸附率:出发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吸附率为18.1%,对糯玉米淀粉的吸附率为3.7%;突变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吸附率为20.1%,对糯玉米淀粉的吸附率为4.2%。突变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吸附率提高了2%,对糯玉米淀粉的吸附率提高了0.5%。γ-淀粉酶的水解度:出发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水解度为21.3%,对糯玉米淀粉的水解度为9.6%;突变菌对糯米淀粉的水解度为22.7%,对糯玉米淀粉的水解度为10.2%,突变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水解度提高了1.4%,对糯玉米淀粉的水解度提高了0.6%。γ-淀粉酶的解支力:出发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解支力为26.32%,对糯玉米淀粉的解支力为32.19%;突变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解支力为35.34%,对糯玉米淀粉的解支力为46.28%。突变菌γ-淀粉酶对糯米淀粉的解支力提高了9%,对糯玉米淀粉的解支力14.1%。突变菌γ-淀粉酶能够水解较高浓度的可溶性淀粉,生成葡萄糖的速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3倍。
【图文】:

阴离子交换层析,图谱,凝胶柱,凝胶层析


图 3.1 阴离子交换层析图谱Fig. 3.1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里成分浓缩后上样至 sephadex G-100 凝胶柱,如图检测糖化酶酶活。经过 SDS-PAGE 检测,为单一条 3.3。图 3.2 凝胶层析图谱Fig. 3.2 gel chromatogram

凝胶层析,图谱,成分,酶活


到糖化酶酶活。在相同的作用条件下,,1 号峰成分对 1 号峰里的成分进行进一步分离。图 3.1 阴离子交换层析图谱Fig. 3.1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里成分浓缩后上样至 sephadex G-100 凝胶柱,如图检测糖化酶酶活。经过 SDS-PAGE 检测,为单一条 3.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费晓庆;谭梦茹;张睿;沈崇钰;吴斌;丁涛;杨功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检测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10期

2 崔敬爱;徐岩;邵智韬;戴碧玮;庄若岩;陈晓平;刘守国;;高产γ-淀粉酶黑曲霉菌株的电子束诱变育种[J];食品科技;2018年09期

3 申光辉;覃小艳;刘海娜;曾雨虹;赵清锋;赵欣悦;陈安均;张志清;黎杉珊;吴贺君;;紫色马铃薯全粉加工的汁液腥味物质成分及酶解脱腥效果[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04期

4 崔敬爱;邵智韬;徐岩;戴碧玮;庄若岩;曹勇;陈海燕;陈晓平;;响应面法优化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突变菌株制备糯米酒酒曲工艺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年03期

5 周金慧;李熠;吴黎明;薛晓锋;张金振;陈芳;陈兰珍;王鹏;黄京平;赵静;;2012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2013年Z1期

6 李建昌;孙可伟;;淀粉酶前处理应用于猪粪沼气发酵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7 张桂荣,张桂梅,张雯艳;γ-淀粉酶同工酶的免疫抑制测定法[J];吉林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8 费晓庆;吴斌;沈崇钰;张睿;丁涛;李丽花;;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的测定[J];色谱;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岩;高产γ-淀粉酶黑曲霉菌株的电子束诱变育种及其产酶糖化力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2 王永刚;马铃薯α-淀粉酶基因和黑曲霉γ-淀粉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菌中的表达[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杜慕云;淀粉酶基因在草菇同、异核体中的差异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4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54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