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食源性致病菌光动力学杀灭控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16:41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中占比最高,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传统的杀菌方式,多为紫外杀菌或含氯杀菌剂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前者操作简单可靠,但对于设备条件要求过高而影响实际应用,后者又易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氯化物残留从而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因此,研发高效快捷且无毒无害的新型杀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以半导体材料为核心的光动力学杀菌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能源利用和新型杀菌方式,在微生物控制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传统的杀菌技术,光动力学杀菌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研发清洁高效、杀菌性能广谱、无二次污染的光催化剂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杀灭与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沙门氏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基于石墨相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对太阳光的高效吸收能力,设计制备了三种纳米抗菌剂并探究其光动力学杀菌机理及应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钒酸盐量子点/氮化碳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对沙门氏菌光动力学杀菌性能研究采用微波超声法合成了钒酸盐量子点/氮化碳纳米抗菌剂(va...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源性致病菌
        1.1.1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概况
        1.1.2 沙门氏菌污染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1.1.4 多重耐药菌污染
        1.1.5 致病菌引起的皮肤伤口感染
    1.2 食源性致病菌杀菌技术
        1.2.1 热杀菌技术
        1.2.2 化学杀菌技术
        1.2.3 超高压杀菌技术
        1.2.4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
        1.2.5 辐照杀菌技术
        1.2.6 电解水杀菌技术
    1.3 纳米技术与杀菌
        1.3.1 纳米杀菌技术概况
        1.3.2 纳米杀菌技术原理
        1.3.3 纳米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钒酸盐量子点/氮化碳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对沙门氏菌光动力学杀菌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vanadate QDs/g-C3N4的制备及表征
        2.3.2 vanadate QDs/g-C3N4对沙门氏菌光动力学杀菌性能评价
        2.3.3 AgVO3/g-C3N4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沙门氏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2.3.4 AgVO3/g-C3N4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沙门氏菌细胞形态的影响
        2.3.5 vanadate QDs/g-C3N4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沙门氏菌内容物流出的影响.
        2.3.6 vanadate QDs/g-C3N4提升光催化杀菌性能的机理
        2.3.7 纳米抗菌剂的可重复利用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铋钴共掺杂氮化碳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光动力学杀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Bi@CN、Co@CN和Bi@Co@CN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和表征
        3.3.2 Bi@CN、Co@CN和Bi@Co@CN纳米抗菌剂的光动力学杀菌性能评价
        3.3.3 Bi@Co@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活性氧生成分析
        3.3.4 Bi@Co@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膜电位的影响
        3.3.5 Bi@Co@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ATP的影响
        3.3.6 Bi@Co@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形态的影响
        3.3.7 Bi@Co@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
        3.3.8 Bi@Co@CN在牛奶中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应用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垂直二硫化钼/氮化碳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对耐药菌光动力学杀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g-C3N4、MoS2和MoS2/CN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和表征
        4.3.2 g-C3N4、MoS2和MoS2/CN对耐药菌光动力学杀菌性能评价
        4.3.3 MoS2/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耐药菌细胞形态的影响
        4.3.4 MoS2/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活性氧生成分析
        4.3.5 MoS2/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MRSA胞内ATP的影响
        4.3.6 MoS2/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MRSA钾离子流出的影响
        4.3.7 MoS2/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MR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3.8 MoS2/CN在光动力学杀菌中对MRSA总肠毒素表达量的影响
        4.3.9 MoS2/CN在牛奶中杀MRSA的应用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动力学杀菌用于治疗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伤口炎症反应分子机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小鼠体内光动力学杀菌性能评估
        5.3.2 小鼠伤口组织细菌数量评估
        5.3.3 小鼠伤口组织H&E染色分析
        5.3.4 小鼠伤口组织免疫荧光分析
        5.3.5 MTT体外生物相容性评估
        5.3.6 小鼠体内纳米毒性评估
        5.3.7 光动力学杀菌治疗伤口炎症分子机制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说明
    6.1 结论
    6.2 创新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56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756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c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