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棉秆预处理及沼气发酵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18:10
【摘要】:我国是产棉大国,棉秆资源非常丰富,利用棉秆发酵制取沼气是棉秆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由于棉秆是一种木质化程度高、韧皮纤维丰富的硬秸秆,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很难降解,影响了产气效率。为了提高棉秆的沼气发酵效率,有必要对棉秆原料进行预处理,同时筛选驯化活性较高的接种物进行沼气发酵。为此,本文对棉秆原料的生物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接种物进行了驯化筛选,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接种物对棉秆沼气发酵的影响。由于微生物菌群在沼气发酵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本文对棉秆原料预处理后以及随后的沼气发酵过程中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多代淘汰的方法,筛选了一组稳定高效的棉秆降解复合菌系—MEG复合菌系。将该菌系以12%的接种量接入棉秆,静置处理7 d后进行沼气发酵,其产气量较未经预处理的提高了25%。DGGE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后棉秆沼气发酵系统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较未经预处理的丰富。 (2)采用河底泥、臭水沟泥、工厂废水底泥、荷塘底泥、湖底泥等五种污泥混合后驯化的活性污泥可作为棉秆沼气发酵的有效接种物,其沼气发酵的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均较单种污泥驯化的接种物高。 (3)DGGE分析结果表明,棉秆经预处理后进行沼气发酵的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随发酵时期而发生变化,并与沼气产气量和基质降解密切相关。 本文研究结果为人工调控棉秆沼气发酵微生物、提高棉秆沼气发酵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并可为棉秆沼气发酵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图文】:

照片,棉秆,系处理,预处理


图2.1 MEG 复合菌液处理棉秆前后的对比g.2.1 Comparison in the condition of cotton stalk treatmented by MEG composite microbial sy图 2.1-A 是刚接种 MEG 复合菌液的培养体系;图 2.1-B 是接种 MEG 复 以后的培养体系。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接触到复合菌液的滤纸条已经完全重量减少法测定棉秆的降解情况,发现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棉秆的降解。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棉秆沼气发酵过程中产气量的影响在 17 g 棉秆中分别添加 20、30 和 50 mL 的 MEG 复合菌系,预处理 7 d 发酵实验,不同预处理组的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如图 2.1 所示。从图 2,用 20 和 30 mL 的 MEG 复合菌系处理过的棉秆的产气量均比未经过预中添加 30 mL MEG 复合菌系处理组的沼气发酵日产气量最大,说明此棉秆的预处理效果最好。相对而言,20 mL 添加量预处理组的棉秆沼气

图谱,总DNA,微生物,终止液


用去离子水冲洗 3 次;倒掉去离00 μl 4%甲醛);后,加入 250 mL 终止液(0.5 m,,用去离子水浸洗 3 次后拍照。析 4.62 软件对 DGGE 图谱进行多样谱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系的总 DNA 提取结果1 2 3 4 5 Marker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2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南琪,刘敏,王爱杰,丁杰,李洪民;两相厌氧系统中产甲烷相有机酸转化规律[J];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2 孙照斌,马兰菊;试论棉秆的工业化利用[J];建筑人造板;2001年03期

3 李湘洲;棉秆制活性炭的研究[J];林产工业;2004年04期

4 牛俊玲,崔宗均,李国学,王伟东;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构建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潘亚杰,张雷,郭军,张大雷;农作物秸秆生物法降解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5年03期

6 凡广生;李多松;;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7 王小芬;王伟东;高丽娟;崔宗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详解[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周孟津,杨秀山;固体床酸化半两步沼气发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9 崔宗均,宫小燕,李国学;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堆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5期

10 吴杰;;新疆棉花秸秆利用现状分析和探讨[J];中国棉花;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永民;汽爆玉米秸秆高温固态阶梯厌氧消化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3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13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