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磁选钢渣中全铁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8:17
【摘要】:钢渣作为钢铁企业可循环利用资源,已被诸多企业重视,并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目前钢铁企业矿石资源需要大量外购及企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实施减排等等要求下,各大钢铁公司都在积极努力提纯废钢渣中的含铁物料,并将其重新应用到冶炼过程中。由于钢铁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对钢渣化学成分的分析要求也在提高,为了及时提供钢渣磁选生产线工艺控制质量信息,并对加工后的各级钢渣质量进行判定,以确定其再利用方向,需要对钢渣中的全铁含量进行检测。因此常规的分析检测方法已不适合目前的分析要求,探索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对钢渣化学组成及综合利用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综述。分析了目前渣料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钢渣中不同粒级与物相构成的复杂性,既有粉末,又有大颗粒,在大颗粒中又存在金属物与渣相互夹杂,以及金属物与渣相互夹杂所导致样品偏析而影响样品溶解不完全问题,导致如果舍去金属颗粒只分析渣部分的全铁含量,则分析结果必然与钢渣的实际含铁量不符。因此,现有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准确分析出钢渣中的全铁(TFe)含量,并影响其利用。本文提出的一种磁选钢渣中全铁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可以对钢渣中的金属铁、铁的氧化物、铁的硅酸盐等诸多影响其耐磨、不容易破碎等问题实现了全铁含量测定,简化了测定难度,缩短了分析时间。通过试验,设计一套新的、便利的检验方法。实验采用化学方法及X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仪器,对不同粒级钢渣的全铁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检测,经过分布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分级及相关采用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针对本试验过程使用的不同钢渣试样,通过灼烧试样的氧化法,熔剂包裹氧化法与常规分析法三种检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实验用的铂金图片,可以明显辨别熔剂包裹氧化法的优势,以及有效降低腐蚀的效果。本试验方法的研究工作具有新颖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雷;国内外钢渣再利用技术发展动态及对鞍钢开发钢渣产品的探讨[J];鞍钢技术;2003年04期

2 秦萍;钢渣治理与利用技术的进展[J];沿海环境;2003年01期

3 陈盛建,高宏亮;钢渣综合利用技术及展望[J];南方金属;2004年05期

4 杨传举;济钢钢渣综合利用现状和建议[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12期

5 任玉森,张宏伟,顾德仁,杨广福,陈亮;钢渣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一)[J];宝钢技术;2005年03期

6 冷光荣,朱美善;钢渣处理方法探讨与展望[J];江西冶金;2005年04期

7 黄勇刚,狄焕芬,祝春水;钢渣综合利用的途径[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1期

8 管建红;宝钢钢渣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产品特点[J];冶金丛刊;2005年01期

9 李灿华;钟风万;;钢渣治理与利用技术的进展[J];武钢技术;2006年01期

10 张立国;于淑娟;袁慧;任伟;;鞍钢钢渣综合利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冶金;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桂林;杨景玲;李可;孙树杉;;科学选择钢渣处理工艺,加快钢渣综合利用[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2 宁新周;张计民;张维召;李世兴;王静;;国内钢渣处理和应用方式的调查分析[A];钢铁渣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申桂秋;;钢渣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动向[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嵬;马刚平;;迁钢钢渣处理工程生产实践研究[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姜绪华;;钢渣“热泼闷渣”工艺在生产中应用[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冰;时秋颖;;浅谈钢渣综合利用途径及处理工艺的选择[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叶冰;;浅谈钢渣处理工艺的选择[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靳松;;钢渣处理方法和有效利用的比较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作顺;徐利华;余广炜;唐卫军;孙鹏辉;郝洪顺;赛音巴特尔;翟伟;;国内钢渣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10 王贤慧;朱立江;;钢渣处理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2010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耀华;宝钢自主研发的钢渣处理技术首度输出国门[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记者 郭品文 通讯员 张浪 张子弘;韶钢50万吨钢渣处理生产线成功试产[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霍峰邋本报通讯员 叶柏;青钢第三条钢渣处理线投入运营[N];青岛日报;2007年

4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他山之石助力我国钢渣处理[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国内率先采用转炉熔融钢渣热闷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佟晓宾;太钢率先用钢渣造肥料[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记者 郑戈 通讯员 孙学君 董斯;河北钢铁唐钢与哈斯科签约建设钢渣处理生产线[N];中国冶金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曦;钢渣处理早期干预技术获推广实施[N];中国冶金报;2012年

9 张临峰;“新一代钢渣处理”通过鉴定[N];中国冶金报;2013年

10 骆慧敏 黄伟勋;循环经济是钢渣资源再利用的必由之路[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芳;钢渣—粉煤灰复合PRB介质修复地表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彭r,

本文编号:2622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22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