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浮选除硫的铝精矿溶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6 17:48
  摘要:高硫铝土矿不能直接用于氧化铝的生产,可通过浮选工艺降低硫含量,浮选除硫后的矿石称为铝精矿。工厂生产中发现,铝精矿溶出性能较差。溶出铝精矿时需要添加的石灰量较大,溶出赤泥的铝硅比较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铝精矿溶出性能较差的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该浮选除硫铝精矿合适的溶出条件;(2)改变石灰的添加方式,用铝酸钠溶液将石灰化为石灰乳溶出铝精矿,溶出矿浆溶液中Al203含量变大和赤泥的A/S降低;(3)采用碱液湿磨的方法处理铝精矿,达到了提高铝精矿溶出率的目的。 实验中用钢弹溶出铝精矿,结合化学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以及高频红外碳硫分析手段,研究了溶出温度、石灰添加量、溶出时间、苛性碱浓度和硫酸根离子对铝精矿溶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铝精矿溶出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石灰的添加量。铝酸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含量较高时,铝精矿的溶出率会降低,铝酸钠溶液的碳碱含量升高。 用铝酸钠溶液将石灰化为石灰乳添加到溶出过程,较直接添加干石灰,溶出矿浆溶液中Al203含量增加,赤泥的铝硅比降低。叶滤滤饼的成分与母液化灰所得的石灰乳的成分一样,溶出过程添加...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铝土矿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1.3 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1.4 影响铝土矿溶出率的因素
        1.4.1 溶出温度
        1.4.2 石灰添加量
        1.4.3 溶出时间
        1.4.4 循环母液的苛性碱浓度及苛性比
        1.4.5 矿石的粒度
        1.4.6 搅拌强度
    1.5 铝土矿中的杂质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1.5.1 含硅矿物的行为
        1.5.2 含钛矿物的行为
        1.5.3 含铁矿物的行为
        1.5.4 含硫矿物的行为
        1.5.5 其他杂质的行为
    1.6 高硫铝土矿的应用及浮选除硫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7.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 实验原料设备和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铝土矿
        2.1.2 铝酸钠溶液
        2.1.3 其他主要试剂
    2.2 实验设备
        2.2.1 高压群釜和高压釜
        2.2.2 其他主要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配矿量的计算
        2.3.2 合成铝酸钠溶液的制备
        2.3.3 矿的溶出
    2.4 分析方法
    2.5 溶出率的计算
3 铝精矿的溶出性能
    3.1 实验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温度对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3.2.2 石灰添加量对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3.2.3 时间对铝土矿溶出的影响
        3.2.4 苛性碱浓度对铝土矿溶出的影响
        3.2.5 硫酸根离子对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3.2.6 循环母液实验
        3.2.7 原矿溶出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改变石灰添加方式提高铝精矿溶出率
    4.1 实验
        4.1.1 铝酸钠溶液配制石灰乳的实验
        4.1.2 叶滤滤饼实验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石灰添加方式对铝土矿溶出的影响
        4.2.2 石灰添加方式对赤泥铝硅比的影响
        4.2.3 叶滤滤饼的回收利用
    4.3 本章小结
5 碱液湿磨预处理铝精矿
    5.1 实验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NaOH溶液湿磨对铝精矿成分和物相结构的影响
        5.2.2 NaOH溶液湿磨对铝精矿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5.2.3 NaOH溶液湿磨铝精矿对溶出的影响
        5.2.4 研磨过程石灰加入量对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5.2.5 研磨时间对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5.2.6 研磨溶液中铝精矿的浓度对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5.2.7 研磨溶液的温度对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5.2.8 NaOH浓度对研磨铝精矿溶出的影响
        5.2.9 合成铝酸钠溶液研磨铝精矿对溶出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50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750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