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22 07:18
【摘要】: 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与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引发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的矛盾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土壤资源管理水平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陕西土壤、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集以及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OTER数据库技术为技术依托,建立了包含土壤、地形地貌与社会经济统计等资料的综合性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以系统为依托,对陕西省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及景观格局、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储量估算以及县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获得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陕西省土壤信息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C#语言与ARC Engine开发方法,经过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的软件开发过程,获得具有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和模型应用功能的SOTER数据库管理系统。以COMGIS技术为基础,通过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的GIS开发过程开发出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实现土壤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等功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系统具备了专业模型的应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数据应用,提高土壤资源的定量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管理水平,为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精准农业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陕西省土壤类型的空间格局分析:(1)分析了陕西省土壤类型的空间水平分布及不同高程带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南向北依次为黄棕壤、黄褐土、褐土、黑垆土、栗钙土和灰钙土带。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在秦岭和大巴山、黄龙山等山地。(2)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从面积特征、形态特征和类型特征三方面分析了陕西省土壤类型的景观分布格局。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土壤是黄绵土,风沙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土、红土、山地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石质土图斑的平均面积均较小,说明其在陕西省境内分布比较分散,大部分属于区域性土壤。从土壤类型的分布密度来看,盐土、石灰岩土、山地草甸土、红土、新积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棕壤、潮土等分布数量较少,且图斑破碎。(3)运用分形理论和GIS技术,计算出了陕西省土壤土属图斑的分维数,获得了陕西省土壤土属的分维数分布图。陕西省土壤分维数有着比较明显的分布特征: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及陕西南部山区的沟道中各土壤类型的分维数最大;陕北黄土高原大部分塬面上分布的土壤次之;再次是咸阳地区、渭南地区、商洛地区以及汉中的部分地区的土壤;陕西南部的安康地区、渭河沿岸以及榆林的长城沿线的土壤分维数最小。(4)对陕西省土壤类型图斑镶嵌结构稳定性进行排序,得出各土属的稳定性程度。草甸沼泽土斑块镶嵌结构稳定性指数最高,石?质土斑块镶嵌结构稳定性指数最低,为定量地描述陕西省土壤信息及数字陕西土壤提供参考。 第三,陕西省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利用1

本文编号:2725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5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