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莱州湾南岸土壤盐分时空变异性及运移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5:03
【摘要】:盐渍土作为最主要的中低产土壤类型之一,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与作物质量状况,一直是我国农业科学与土壤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在2012年莱州湾南岸大范围网格化取样的基础上,运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莱州湾南岸的土壤盐渍化时空分布做出了初步的分析、评价;并进行了盐分淋洗与微咸水灌溉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该区域盐渍土的水盐运移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区以轻度盐渍化和中度盐渍化为主,二者占整个区域的90%以上。表层0-30cm、中层30-60cm、底层60-90cm土壤盐分含量在空间分布上类似,北部高,中部次之,西南部和东部较低,表现出一定的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这主要是由莱州湾南岸地区海水入侵与灌溉方式而导致的。而两季对比来看,秋季土壤含盐量要略小于夏季,这是可能因为经过雨季的淋洗与作物的吸收,盐分有所下降。 2从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角度来看,土壤盐分含量表现出盐田棉花林地杂草大豆玉米的现象,棉花、杂草和林地的土壤盐分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在逐渐增加,大豆和玉米的土壤盐分含量则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盐田趋势不明显。 3土壤盐分离子在空间的分布与盐分的分布基本一致,表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土壤盐分离子可以主要分为3大类:K+、Mg2+、Ca2+和SO42-为第一类;Na+单独组成第二类;Cl-则为第三类。 4根据土柱模拟实验的结果可以确定,在本实验条件下,每次3L的淋洗水量是最为节水且淋洗效果最佳的,即100m3/ha的灌溉水量在本区域是最为适宜的。而本研究区域在利用微咸水灌溉时,应保持灌溉水的矿化度不应大于4.31gL-1。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56.41
【图文】:

技术路线图,盐分,盐渍土,水盐运移


水水质对其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为该区域微咸水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1.3.3 技术路线本文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采集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后,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来获取盐分以及离子数据。然后运用地统计学的方法以及kriging 差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研究区盐分空间分布图和离子空间分布图,以解释盐分时空变异规律与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同时探讨形成该规律的主要因素。接下来在盐渍化较重区域采集盐渍土,经处理后进行洗盐模拟实验与微咸水灌溉实验。利用淡水对莱州湾南岸盐渍土进行淋洗以及由该区域地下卤水配置成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咸水在室内对土柱非盐渍土进行一维漫灌淋洗实验,通过观测灌溉入渗过程中土壤电导率的变化、渗出液的盐度以及灌溉淋洗后土壤盐分及离子的分布来探讨淡水及微咸水灌溉作用下该区域水盐运移规律。

范围,概况,平原,寒亭区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1 研究区范围论文研究区位于渤海湾三大湾之一的莱州湾的南岸,地理位置坐标介于118°38′~119°50′E,36°45′~37°15′N 之间,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虎头崖的潍坊北部平原岸区,包括寿光市北部、寒亭区北部以及昌邑市北部地区,如图 2.1 所示。本研究区属于华北平原东缘,平原南北宽度大约 40 km,其中,南部的高程在 20m 以上,北部的高程仅仅不足 2m,呈洼地状。从总体来说,研究区的坡度较为平缓,海岸线的全长约为 120km,入海河流主要包括胶莱河、潍河、堤河、白浪河、虞河以及弥河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晶莹;韦政;;莱州湾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2 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3 陈同斌,郑袁明,陈煌,吴泓涛,周建利,罗金发,郑国砥;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砷含量特征[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4 郑袁明,罗金发,陈同斌,陈煌,郑国砥,吴泓涛,周建利;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镉含量特征[J];地理研究;2005年04期

5 徐英;陈亚新;史海滨;魏占民;李延林;张艺强;;冻土水盐时空变异性条件模拟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2000年S1期

6 张展羽,郭相平,詹红丽,乔保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空间变异分析[J];灌溉排水;2001年03期

7 王全九,徐益敏,王金栋,王永平,蒋庆华;咸水与微咸水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J];灌溉排水;2002年04期

8 史晓楠,王全九,苏莹;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5年04期

9 苏莹,王全九,叶海燕,史晓楠;微咸水不同入渗水量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4期

10 郭永杰,崔云玲,吕晓东,郭天文;国内外微咸水利用现状及利用途径[J];甘肃农业科技;2003年08期



本文编号:272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