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成渝双核城市辐射影响下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8:55
【摘要】:城市化过程直接影响区域景观格局,进而对其景观生态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城市,其在空间上临近、经济上互相影响,构成了影响我国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双核城市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成渝双核辐射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边缘不断扩展,区域景观格局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造成了大气污染、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在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对于双核城市辐射影响下的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还缺乏研究。因此,本文以成渝城市群2000年、2010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及3S技术分别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对成渝双核辐射区域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揭示了双核辐射区域城市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景观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结论如下: (1)研究区各区(市)县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不均衡,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为两大核心的高城镇化地区,并且十年间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张。其中双核影响最为直接的是与其主城区最邻近的区域,更外围地区受其影响较小,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2)2000-2010年成都辐射区斑块数减少了2476个,斑块密度降低,景观破碎化总体较低,但景观在区域分布上比较分散,景观中的优势类型逐渐变得不明显。林地、耕地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大,景观比较破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区域规划,许多居住地小斑块被合并,其格局将由城市化早期的无序扩张逐渐向有规划、合理布局的方向转变。 (3)十年来重庆辐射区斑块数增加了18040个,斑块密度增加了6.07%,景观破碎化程度较成都辐射区严重,且有加剧趋势;林地、耕地、居住地破碎化程度也较高。 (4)双核共同辐射区景观破碎比较严重,各景观类型分布较分散。十年来林地面积减少了833.13hm2,破碎化较单核辐射区严重;耕地面积减少了2.11%,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剧;水体、居住地的破碎化逐渐降低。 (5)总体上,2000-2010年,成都市辐射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减弱,景观形状较规则,连接性较好,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重庆市辐射区景观破碎化加剧,斑块形状较复杂;双核共同辐射区中简阳市、乐至县的景观破碎程度降低,隆昌县和遂宁市市中区景观破碎化较严重。 (6)研究区景观结构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类型逐渐由自然、半自然、半人工景观转变为人工景观。其中耕地受城市化影响变化较大,面积减少了4.35105hm2;居住地面积明显增加,年均增长9.77%。 (7)2000年研究区受干扰程度为一级(弱)的区域面积比例为67%,到2010年减少到17.94%,干扰程度在三级(一般)以上的区域面积比例增加,十年来研究区景观所受的干扰程度增强。同时,景观稳定性逐渐降低,稳定程度位于一级(不稳定)的区域面积比例增大,由2000年的0.12%增加到了2010年的0.35%;稳定程度达到五级(稳定)的区域面积比例十年降低了7.32%。 (8)2000-201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为一级(差)的区域面积比例大幅增加,十年增加了38%;达到三级(一般)以上水平的区域面积比例则大幅下降,十年减少了50.86%。成都、重庆辐射区景观生态质量十年来虽有所好转,但一直处于一级水平(差);双核共同辐射区景观生态质量十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由2000年的三级水平降到了2010年的一级水平,景观生态质量总体变差。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
【图文】:

华蓥山,四川盆地,断裂带,自然概况


图 2-1 研究区行政区划示意图2.2 自然概况2.2.1 地质地貌研究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四川盆地地台区,上层构造受龙泉山和华蓥山两大断裂带控制。复杂的地质构成造就了该地区分布的多数断裂带,如龙门山断裂带、华蓥山断裂带,使该地区成为地震高发区,是 2008 年汶川地震和 2013 年芦山地震的灾区。研究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四川盆地的核心地带,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相间其中(图 2-2)。

地貌图,地貌图


图 2-2 研究区地貌图2.2.2 气候由于地处我国西南,研究区气候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独特的盆地地形使研究区的气候相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偏暖湿,年均气温在 15℃左右,最热月为 7、8 月份,平均气温 26-28℃,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6-8℃,平均降水量在 1000 毫米左右,年平均无霜期长达 300 天。2.2.3 水系丰沛的降水塑造了研究区的基本地貌,也发育了众多的河流。受地势的影响,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研究区,主要支流由西北向东南逐级汇入长江。重要的河流基本在左岸,如岷江、嘉陵江,右岸为赤水河和乌江,在三峡库区又接纳众多小支流。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 12 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泺;杜世宏;薛达元;江学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8年03期

2 蒙吉军,申文明,吴秀芹;基于RS/GIS的三峡库区景观生态综合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佳;熊妮娜;董斌;闫秀婧;隋宏大;冯仲科;;基于RS的近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4 侯冰飞;冷平生;周志红;;基于GIS的北京市北部城郊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6 杨英宝,江南,苏伟忠,郑国强;RS与GIS支持下的南京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7 田维渊;曾世斌;杨武年;罗光兵;张俊峰;;基于RS与GIS的雅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2期

8 姚华荣,吴绍洪,杨勤业;首都圈易起沙土地的合理转型[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9 朱永恒;濮励杰;赵春雨;;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以吴江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10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海岸带土地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726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6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