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滇池流域景观格局与其沉积物中总氮、总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7-15 15:23
【摘要】:流域景观格局在空间上分布是否合理关乎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格局的变化也会影响景观功能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滇池是典型的高原湖泊,滇池流域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其对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滇池污染负荷日益加重,滇池流域的景观格局变化巨大。因此,研究滇池流域景观格局与水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基于ERDAS IMAGINE9.2和ArcGIS10.1等软件平台,从1957年、1972年、1992年、2010年这4个时间尺度,滇池流域(一级)、滇池湖滨和台地区(二级)、滇池湖滨区(三级)这3个空间尺度,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和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分析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以滇池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为因变量,以类型水平的散布并列指数(IJI)和类型所占景观面积比例(PLAND)为自变量,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流域景观格局与TN、TP的关系。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1992-2010年的18年间,一级空间尺度上的整体景观破碎化更为严重。景观类型变化面积占比为45.40%,其中水浇地、城镇用地、其它林地的面积增幅较大,分别为578.01%、173.27%、132.89%。水浇地面积增量的主要贡献类型为水田和旱地;城镇用地面积增量的主要贡献类型是水田、旱地、农村居民点;其它林地面积增量的主要贡献类型为灌木林地、有林地、水田。 (2)在1957-2010年的53年间,三级空间尺度上的整体景观破碎化趋势有所波动,以1972年为界限,后期较前期缓和。1957-1972年和1972-1992年的景观类型变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1.74%和24.44%,在后一时段内,新增了水浇地类型,其它类型增幅较大的主要是水库坑塘增幅160.65%和城镇用地增幅128.33%。1992-2010年,景观类型变化面积占比为42.82%,其中水浇地、其它林地、城镇用地的增幅较大,分别为1236.77%、358.13%、257.22%。以上类型面积增量的主要贡献者均为水田和旱地。 (3)滇池流域景观格局与沉积物总氮、总磷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①在三级空间尺度,1972年水田和旱地的IJI因子与TN.TP因变量均呈负相关,而2010年时它们之间则是正相关关系;②PLAND因子与TN因变量的相关性,在三级空间尺度明显高于一级空间尺度。 (4)滇池流域景观格局与沉积物总氮、总磷的关系具有一定共性:无论在哪个时空尺度,①河流湖泊和城镇用地的IJI与TN、TP均呈正相关;②湖泊的PLAND与TN、TP均呈负相关;③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用地、水浇地和人工林地的PLAND与TP均呈正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X143
【图文】:

滇池流域,景观分类,二级分类,分类标准


jl } ■

本文编号:2756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56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