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5:11
【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处河-海-陆交汇处,环境特征的多重界面性导致其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围海造地、农田开垦、港口建设、石油开采等人类活动开发强度不断增加,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结构破碎、功能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干扰已成为短时空尺度湿地景观格局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强区域动态监测,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演变特征及人为干扰机制,辨识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的湿地景观梯度响应规律,对于研究区湿地景观的恢复重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17)、山东省科技计划(2013GSF11706)等项目的支持下,以黄河三角洲(东营市)为研究区域,以1989、1999、2009和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经预处理解译获取不同时期湿地景观分类图,提取研究区湿地景观类型、面积等信息,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类型转移分析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基于解译结果,选取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道路3个影响因子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采用自然间断分类法将人类活动强度从强到弱分成1-10个样带,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湿地景观类型格局随人类活动强度变化所呈现出来的梯度分异特征,最后结合人类活动的类型分析其生态效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整体而言,1989年-2014年研究区总面积小幅增加。自然湿地景观呈波动减少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是滩涂,其次是草甸;人工湿地景观呈持续增加趋势;非湿地景观中耕地、工矿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有所增加,但未利用地的大幅减少使得非湿地景观整体上存在较小减幅;(2)研究时段内景观类型转移变化非常剧烈,各景观类型之间相互转化,草甸、滩涂等自然湿地景观转出较大而转入较小,其他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等非湿地景观则保持小转出、大转入的趋势。25a来研究区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分布更趋均匀化;(3)在类型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水库坑塘、水产养殖场、盐田和未利用地4种主要景观类型在梯度带中能较好地反映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斑块密度和最大斑块指数沿人类活动强度梯度波动特征明显,变化较为复杂,而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较明显,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即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减弱,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4)在景观水平上,随着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逐渐降低,1-10强度样带的湿地景观丰富度和斑块数量都在不断增加,SHDI和SHEI保持一致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同时样带景观中斑块的聚集程度有所提高,分布趋于集中,景观整体连通性增加,破碎化程度降低;(5)围填海、海岸工程建设、石油开采及由此导致的近海环境污染使得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风险,虽然黄河调水调沙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退化趋势,但从生态系统的演替和发育角度而言,退化湿地的恢复和演替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01
【图文】:

影像,影像


图 3.1 研究区影像裁剪(RGB654)Fig. 3.1 Cropped image of the study area119°0'0"E118°30'0"E

空间分布图,人类活动强度,湿地景观,样带


5.4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 distribution of 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n the Y类方法将人类活动强度从强到弱分成 1-10 个 个不同人类活动强度的样带分区作为进一步下的湿地景观梯度响应中的叠加分析(Intersect),将 1989 年、1999与 10 个人类活动强度样带进行叠加运算,截导入到 FRAGSTATS4.2 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平的湿地景观梯度响应119°0'0"E118°30'0"E

盐场,遥感影像图,盐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垦养殖和盐田开发向海洋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城建、港口工业建设等围填海规模迅速增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严峻影响。区主要的围填海利用类型包括水库港口建设、养殖、盐田和农业用,黄河三角洲开始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大量自然湿地被围垦开发成养区内盐田和水产养殖场分布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埕口盐场、广饶盐场较大的盐场,另外在河口等区域零星分布一些规模较小的盐场,在小宽阔的粉砂淤泥质潮滩上建设有现代渔业示范区(图 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少文;张莹;李凡;吕振波;;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2 向芸芸;蒙吉军;;漓江流域旅游开发对景观格局干扰的时空分异[J];山地学报;2014年01期

3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杨艳昭;刘晓娜;;道路干扰对澜沧江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6期

4 宋红丽;刘兴土;;围填海活动对我国河口三角洲湿地的影响[J];湿地科学;2013年02期

5 谢家丽;宋翔;颜长珍;;人类干扰对若尔盖高原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的遥感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永丽;于君宝;董洪芳;栗云召;周迪;付玉芹;韩广轩;毛培利;;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7 黄

本文编号:2765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65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