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基于CLUE-S模型的沙溪干流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其景观生态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3 04:29
【摘要】:本研究基于福建沙溪干流区1992年、2001年和2013年遥感影像,通过解译分类,探讨了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CLUE-S模型,分别基于1992年模拟2001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基于2001年模拟2013年的土地利用,然后基于2013年模拟了未来2025年不同情境下土地利用状况。最后,基于历史与模拟数据,对区域景观生态效应进行分析,为本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1992-2013年研究区内林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园地、居住地、工矿交通用地呈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基本稳定,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增幅高达85.61%和398.05%。土地利用转移流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园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相互转移及林地、耕地和园地向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转移。在沙溪干流6Km缓冲区内,主要土地利用转移流由1992-2001年的“林转园”为主转为2002-2013年的“林转工交”为主,1000m-3000m缓冲区土地转移流量最大。随着缓冲区半径增大转移流线性递增且增量和增幅降低,2000m-3000m缓冲区为明显的下降拐点。(2)21年间沙溪干流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工矿交通用地居住地未利用地园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后期综合动态度大于前期,随着时间尺度扩展至21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有所降低。土地利用程度高值区沿河谷分布,随着远离河谷土地利用程度降低,说明河谷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区域。高值区以边缘式向外扩张,县市建成区的扩展最为明显,低值区不断萎缩,整体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3)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驱动因子与各地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地形因子与城镇化率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驱动最显著。通过尺度筛选,得出100m*100m尺度各地类ROC值较高,故确定100m*100m为模拟栅格尺度。随着模拟尺度从9年增加到12年,Kappa系数自0.93降至0.89,当模拟尺度增至21年时,Kappa系数降为0.86,CLUE-S模型在本区的模拟具有显著的时间尺度效应。除草地和未利用地外,各地类精度均在0.75以上,CLUE-S模型模拟沙溪干流区具有较好的效果。(4)在本研究所设置的4种情境中,与2013年相比,林地、耕地和其他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数量均有减少,居住地、工矿交通用地和园地均呈增加趋势,水域上下略有起伏变化。在自然增长情景下,园地增幅最大,为27.69%;在经济发展情景下,耕地降幅最大,高达22.29%,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增幅最大,分别为54.45%和76.14%;在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降幅最低,仅为1.75%;在综合发展情景下,林地和其他用地降幅最大,分别为5.9%和13.35%。(5)1992-2013年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形状复杂性增加,景观斑块连通性下降、分散化趋势加重,景观多样性水平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提高。预测至2025年,上述趋势更加显著,景观生态效应指数高值区不断扩张,中值和低值区域不断萎缩,表征人类活动对区域景观干扰强度增大。2025年各情景中,综合发展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下本区景观受到人为干扰强度和范围最大,耕地保护情景下景观整体干扰度大于自然增长情景下的景观干扰度。区内景观异质性增大和均质化发展将导致景观内部稳定性下降。随着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干扰强度增大,将使干流区景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区域生态风险将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P901
【图文】:

总体规划


市发展空间格局,使得"南-H-龙"城市发展轴成为仅次于沿海城市密集带的第二个逡逑发展轴带,是联动浙江、福建和广东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为响应"海西城市群发逡逑展规划",王明市编制了邋"2010-2的0年城市总体规划"(图1-1),提出了邋"一轴、两逡逑带、四板块"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了连通沙县、H明和永安的"大兰明"发展逡逑轴带与发展板块。逡逑n珫伲瘢福簔鲂溴义贤迹保卞澹用魇凶芴骞婊垮义希疲椋纾澹保欤裕瑁邋澹铮觯澹颍幔欤戾澹穑欤幔睿睿椋睿珏澹铮驽澹樱幔睿恚椋睿珏澹悖椋簦义希保保惭芯恳庖邋义仙诚挥诟=ㄊ≈形鞑浚鼋赐币彩峭趺魇凶畲蟮暮恿鳎诚闪髑徨义洗┥诚亍ⅲ用骱陀腊彩星挥冢⒛希⒊鞘蟹⒄怪岽币彩牵用魇兄胁空义虾戏⒄怪帷⑾虻俪钦蚓奂⑷铣钦蚓奂痛螅让鞫际泄婊慕岷喜浚抢济麇义希孔ⅲ和迹埃痹醋裕⑼趺魇谐鞘凶芴骞婊僖锥危ǎ玻埃保埃玻埃常埃ⅰe义希玻义

本文编号:2766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66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