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基于DEM雅鲁藏布江东构造结河谷地貌及其地质环境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5:03
【摘要】:本文研究区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东构造结,在板块挤压构造背景下,区域构造活动强烈,高山峡谷、河谷平原、高原等地貌单元在此均有发育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发育不同的宽峡谷及垂直地貌。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流经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的东构造结,河流向南转向90°形成大拐弯。为了解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形地貌的发育规律和成因特征,本文以野外调查数据、数值高程数据(ASTER-DEM)和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y Index)为基础,结合构造、气候、岩性等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中利用ASTER-DEM提取了多个地貌因子,包括高程、坡向、坡度、河流纵剖面;调查数据包含阶地、谷肩、剥夷面、夷平面以及灾害;面积-高程积分将区域地貌的定性特征转变为定量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受构造与气候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拐弯构造结区域地貌特征复杂。区域主要发育6个地貌单元,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原区,雅鲁藏布江强烈切割极高山区,雅鲁藏布江中游中等切割高山,雅鲁藏布江下游强烈切割中山,三江流域强烈切割极高山区,帕隆藏布强烈切割高山区。(2)以ASTER-DEM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对研究区进行面积高程积分(HI)值计算,结果显示:构造与气候是影响区域HI值的主要因素。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及尼洋河出口为中心由外向内HI值逐渐增加,隆升逐渐增强。在以构造作用为主的区域,HI值偏高,HI≥0.43,处于缓慢隆升,甚至强烈隆升,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当以气候作用为主的区域,HI0.43,隆升停滞或侵蚀夷平,区域以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峰为中心向周围扩展,位于高寒河谷平原或平坝区,HI值偏低。岩性对HI值的影响较小。雅鲁藏布江作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运输通道,使气候对区域侵蚀作用加强。(3)以ASTER-DEM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对研究区河谷纵剖面、宽度、坡向和坡度进行提取。(1)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以及易贡藏布等主要河流发育干流扎曲裂点,直白裂点以及扎曲至直白大拐弯裂点,支流易贡乡、古乡及通麦裂点。其中扎曲与通麦裂点是以构造作用为基础形成的,直白、易贡乡和古乡裂点与气候作用有关,直白至扎曲的大拐弯裂点受构造与气候的共同作用控制。(2)研究区内河流流向东西向多于南北向,则坡向的朝向以南北向为主;(3)河流宽度与河流纵剖面具有耦合性,构造作用为主的区域,河流发育峡谷,纵比降较大,河谷宽度较小,气候作用为主的的河段,侵蚀沉积作用强烈,纵比降较小,河流宽度加大;(4)由于地貌的复杂性,区域内坡度大小分布具有差异,在构造活跃区,发育极高山及峡谷地貌,坡度偏大,在河谷谷底两侧偏小,在山原及河谷平原等区域内,坡度偏小;河谷两侧发育谷肩与剥夷面侵蚀层状地貌,在层状地貌分布的位置坡度小于快速下切的区域;(5)河流纵剖面在构造作用下主要以幼年深切段为主,当受到气候作用时,以老年期均衡阶段为主。(4)区域地质与气候作用对地质环境具有较强的控制。(1)构造作用下的间歇性下切,河谷发育剥夷面与谷肩;(2)冰川、滑坡或泥石流堵江形成堰塞湖逐渐形成河谷湖相沉积;冰川活动中携带大量冰碛物进入冲沟,沉积在河谷两侧及河床内部;雅鲁藏布江宽谷段与区域西风一致,使得风积物在两岸堆积;河流沉积物分布于河床及河流两岸,主要以河漫滩及阶地的形式存在,多数形成宽谷及宽峡谷过渡段;(3)区域发育高寒河谷平原与高寒河谷平坝地貌,单元地貌内发育深厚覆盖层,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沉积物覆盖层厚度大,最大600m以上;(4)研究区河段发育大量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崩塌滑坡更多分布于河流的峡谷段,主要受构造、气候、地貌以及地震等因素控制;在区域内外动力作用下,发育暴雨型泥石流、冰川泥石流以及冰川-暴雨泥石流,以暴雨泥石流为主,泥石流主要分布于高寒河谷平原和河谷平坝,少数的冰川泥石流或冰川暴雨泥石流发育与峡谷段。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931.1;P56
【图文】:

易贡,市行政区,朗县,乡道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2.1 自然地理条件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研究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东构造,属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流域,东西向由朗县至波密县宗坝村,南北向由易贡乡至墨脱县背崩下游地区,整个研究区位于林芝市行政区范围内,面积达到 36262km2,由左下至右上经纬度范围为E93.00°, N28.83°-E96.50°, N30.50°。研究区主要包含雅鲁藏布江一级河流以及易贡藏布、帕隆藏布、尼洋河、金珠藏布等二级河流。西藏自治区虽然整体上自然地理条件较差,交通较为单一,但研究区处于西藏的东南部,相较而言自然条件较好,交通较为方便,建设有高速公路 G4318、国道 G318 以及部分省道,大部分主要还是以县道及乡道为主,居民主要集中在道路两旁。研究区内较为困难的部位属于大拐弯地区,内部无道路可行,通行困难,未对其进行现场调查。

气候带,高山,构造结,年均温度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充沛的降雨量以及热量,由于大拐弯峡谷输送通道的存在,使得此地区成为西藏东南降雨量最为充沛的区域(钟s

本文编号:2782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82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