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油松人工林土壤健康评价及生物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8:38
【摘要】:土壤健康是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该区典型植物群落白桦天然林和虎榛子灌丛土壤为对照进行分析,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油松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机理,并对土壤健康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土壤健康生物调控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在油松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林龄对土壤物理性质改善作用明显。土壤容重随林龄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幼龄林和成熟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林龄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变化趋势表现出随林龄的增长而随之增加。白桦天然次生林、虎榛子灌丛的土壤物理性质优于油松人工林。2.各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属弱碱性,pH值为7.59~7.93,随林龄增加没有酸化的迹象。油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和电导率呈现出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低是油松人工林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3.油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现出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成熟林最高。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上有正相关趋势。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油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油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状况由高到低的土壤综合指数排序结果为:油松人工成熟林油松人工幼龄林油松人工近熟林油松人工中龄林,油松人工林生长发育有利于土壤地力的良性发展。天然白桦林和虎榛子灌木林的土壤健康状况优于油松人工林。5.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含有乡土菌根真菌菌剂加有机肥组合(OM+Sp)为促进油松幼苗生长及改善根际土壤养分状况和抗干旱胁迫的较优组合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亮;刘瀛;邢锡桐;;试析抚顺县油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J];防护林科技;2018年05期

2 黄耀;王乃江;裴乔;薛满学;;庆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孙向宁;;太原市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24期

4 刘建新;曲晓晶;侯淑艳;朱金兆;;北京市低山区低效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6期

5 郭艳荣;铁牛;张秋良;刘洋;张智慧;;内蒙古中部山地油松人工林健康评价研究——以蛮汉山油松人工林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6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王小平;秦永胜;陈俊崎;;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7 郭天亮,李春志,李素林,白静,李鹏;油松人工林耐火性的调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8 张新波,奥小平,房芳,吕皎,张晋英;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育林目标的确定[J];山西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9 史敏华;;太行山油松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S3期

10 沈国舫 ,董世仁 ,聂道平;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战伟庆;张志强;武军;肖金强;;华北油松人工林冠层穿透雨空间变异性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许国伟;;对油松林主伐更新技术的研究[A];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驻站记者 史亚东 通讯员 马成功;旺业甸林场构建“多功能林业”经营体系[N];赤峰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静;油松人工林土壤健康评价及生物调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2 江萍;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李国雷;密度调控对针叶人工林地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白静;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梅;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发育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利娜;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干旱风险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贺姗姗;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陈晓燕;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莎仁图雅;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水分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程小琴;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碳特征对林分密度调控响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梦成;抚育间伐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2 黎氏娴(LE THI HIEN);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黄耀;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范伟伟;太原东山油松人工林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韩文娟;陕西黄龙山林区不同生境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及更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勇;山西省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光合特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秦琰;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徐步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松人工林建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菊花;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模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郝芳华;太行山油松人工林结构与竞争特征及经营模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2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82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