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黄骅市生态用地空间效益分析与系统构建

发布时间:2020-09-30 19:34
   当前,随着人口增长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城市与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用地与景观生态用地的矛盾不断强化,许多具独特价值的自然生态土地类型,如湿地、荒地、滩涂等,演化为耕地、建设用地,导致这些土地的生态功能逐渐弱化或丧失。这不仅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而且还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出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和谐的局面,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用地的评价、规划、建设研究,对优化配置各类用地,解决当前生态用地面积不足、功能弱化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选择位于河北东南部的黄骅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有关生态用地研究的基础上,参考黄骅市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成果,拟定出生态用地分类系统。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黄骅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空间效益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通过优化模拟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确定了黄骅市生态用地控制面积及类型比例适宜区间。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结合黄骅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分区,进行了生态系统的空间构建,并运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黄骅市生态用地格局进行了空间优化分析。针对当前黄骅市生态用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用地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根据国内外有关生态用地的研究及黄骅市土地利用现状,并结合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结果,拟定了黄骅市生态用地分类系统。 (2)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对黄骅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类型斑块数量少,斑块指数大,对维持核心动物及植物种的生存效益较高;盐碱荒地生态类型斑块数量多,破碎化严重,斑块指数小对保护当地边缘种生态效益较高;其他生态类型用地点缀散布在耕地基质中对保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意义。生态用地整体聚集度不高,破碎化现象比较普遍,各生态用地类型间联系较弱,难以发挥其整体的生态效益。通过对生态廊道的分析发现,交通廊道、河流廊道、水路复合廊道的连接性都较低,并且缺乏对廊道生态网络进行有机连接和生态效应一体化的建设。 (3)本文应用景观中性模型模拟软件SIMMAP对黄骅市生态用地格局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生态用地的配置过程中生态用地总面积应控制在土地总面积的45%-50%之间,其中园地面积应控制在5-6%之间;林地面积控制在2-4%之间;草地面积控制在4-5%之间;水域面积控制在13-14%之间;盐碱荒地面积控制在13-14%;湿地面积控制在12-13%之间。 (4)根据黄骅市景观生态格局及生态功能的差异,将黄骅市生态用地进行了功能类型分区,分别为:海岸带滩涂湿地生态保护区、内陆湿地生态保护区、盐碱荒地生态开发保护区及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带。 (5)根据黄骅市各生态用地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对黄骅市生态用地进行了空间配置和优化布局。并通过缓冲区设计与廊道优化,不仅提高了各生态用地类型的连接性,而且协调了生态用地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最后运用细胞自动机和逻辑斯蒂方程对黄骅市生态用地进行了空间优化模拟,并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的特点,提出生态用地系统构建的措施及建议。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301;P90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细胞自动机,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自组织结构


在SIMMAP景观空间格局模拟软件的支持下,模拟不同生态用地规模、不同生态用地结构下,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状态,通过多层次的景观水平指数分析,为生态用地的空间配置提供支持。(4)细胞自动机优化方法细胞自动机是通过网格计算单元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动力学机制,来模拟具自组织结构复杂事物演化的数学模型。在MATLAB仿真工具的支持下,结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黄弊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模拟和优化。LS技术路线黄弊市景观生态用地空间效益分析与系统构建

位置图,跨世纪工程,环京津,社会经济环境


2黄弊市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分析黄骤市地处河北东南部,位于EI一7.080一Ell7.82。和N38.15。一38.65。之间。黄弊渤海、南临山东、北倚京津,处于“环渤海”及“环京津”的枢纽地带,是跨世纪工程黄骥港的所在地,总面积为1544.7kin2。政府所在地黄弊镇距北京240kin,距天津2Okm,距省会石家庄252km。

降水曲线


属较为典型的淤积型泥质海岸。2.1.2气候条件黄弊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因与渤海相邻,所以具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气候冷暖、干湿度差异显著,光热条件充沛,雨量主要集中于夏季,气候资源丰富。易发干旱、洪涝、风暴潮及赤潮等自然和生物灾害,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黄弊多年平均日照为2755小时,年均蒸发量超过1908~,年均降水量574~。降水的年际变化幅度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匀,7一8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左右。多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伟忠;杨桂山;甄峰;;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度及其城市化关联[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2 王云才;;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3 陈金华;;泉州湾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4 岳健,张雪梅;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J];干旱区地理;2003年01期

5 杜宏茹;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趋势[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1期

6 周亮进;;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规划[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3期

7 宋宏利;张晓楠;周俊杰;刘海新;;基于RS和GIS技术的黄骅湿地景观动态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林丹;张小风;杨承清;;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体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邹涛;余云霓;张源长;檀正刚;何源;;基于生态评价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发展策略——以襄樊市熊河湿地公园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03期

10 郑鑫;;GIS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应用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雪格;吉林西部生态景观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1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31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