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沙地樟子松带状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30 20:50
  探究不同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规律,为其混交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沙地樟子松纯林为对照,在沙地樟子松×榆树及沙地樟子松×怀槐带状混交林中,沿沙地樟子松和伴生树种两个方向在距离混交中心0、1、2、3和4 m处的不同土层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C、全N、全P、速效N、速效P含量及其计量比的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有机C、全N和速效N含量高于纯林,沙地樟子松与榆树混交主要增加了深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以及C/N和C/P,沙地樟子松与怀槐混交提高了土壤N含量,降低了P含量.随着远离混交林中心,沙地樟子松×榆树混交林中沙地樟子松林带的土壤C/N先升高后降低,全P和速效P含量下降,N/P增加;榆树林带土壤C/N下降,速效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沙地樟子松×怀槐混交林土壤全N含量在沙地樟子松林带先降低后升高,在怀槐林带先升高后降低.沙地樟子松混交林提高了土壤C、N储量,沙地樟子松应与榆树行间混交,与怀槐间隔2行混交.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林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
    2.2 不同林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计量比特征
    2.3 沙地樟子松×榆树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2.4 沙地樟子松×怀槐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3 讨 论
    3.1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分布规律
    3.2 沙地樟子松纯林与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较
    3.3 混交距离对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的影响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2种针叶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及化学计量比对混交的响应[J]. 徐芷君,刘苑秋,方向民,陈伏生,刘晓君,刘鹏溟,袁新月,吴高洋.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2]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任悦,高广磊,丁国栋,张英,郭米山,曹红雨,苏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3)
[3]樟子松人工林原产地与不同自然降水梯度引种地土壤和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赵姗宇,黎锦涛,孙学凯,曾德慧,胡亚林.  生态学报. 2018(20)
[4]黄河三角洲刺槐白蜡混交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 黄雅丽,田琪,秦光华,安然,马风云,敬如岩,陈博杰.  生态学报. 2018(11)
[5]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淑敏,姜涛,王东丽,连昭,汤家喜,孔涛,徐艺元,韩小美.  干旱区研究. 2018(04)
[6]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栎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J]. 祁金虎.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7]豆科和非固氮植物氮磷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 彭昀月,彭慧元,韩文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6)
[8]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特性[J]. 丁新景,解国磊,敬如岩,马风云,刘方春,马海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4)
[9]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在中国北方10省(区)引种的适宜性[J]. 李蒙蒙,丁国栋,高广磊,赵媛媛,于明含,王德英.  中国沙漠. 2016(04)
[10]太白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李丹维,王紫泉,田海霞,和文祥,耿增超.  土壤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733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733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