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河南

发布时间:2024-02-04 20:49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政府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也是一个双赢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了农村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给农村带来了文明新风,为农村干部队伍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了农村村级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搭建了新的平台,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创造了新的经验;同时,又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拓宽了新的渠道。 当然,作为一项新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诸如,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不明确,专业与需求不符,工资待遇偏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大学生“村官“的行为短期性较明显,大学生“村官”面临未来发展的困境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阻碍其才能的施展,造成大学生当“村官”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到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贯彻实施,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 本文在仔细地分析研究了前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2.2 关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和机制方面的研究
        1.2.3 关于大学生"村官"作用和意义方面的研究
        1.2.4 运用不同视角和理论,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
    1.3 研究架构和思路
    1.4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4.1 理论工具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2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2.1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2.2 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
        2.2.1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2 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2.3 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2.4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3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困境
    3.1 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不明确
    3.2 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与需求不符
    3.3 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偏低
    3.4 大学生"村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
    3.5 大学生"村官"的行为短期性较明显
    3.6 大学生"村官"面临未来发展的困境
4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产生困境的原因
    4.1 大学生"村官"身份无政策和法律上的依据
    4.2 选拔机制不健全
    4.3 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方面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4.4 教育培训措施不及时
    4.5 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
5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出路
    5.1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视和宣传
    5.2 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5.3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任和管理制度
        5.3.1 建立科学的选任制度
        5.3.2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
    5.4 制定并落实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和保障制度
        5.4.1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
        5.4.2 确定大学生"村官"合理的工资待遇
        5.4.3 着力优化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保障制度
    5.5 努力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
        5.5.1 注重大学生"村官"职前培训,完善选拔培养机制
        5.5.2 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制
        5.5.3 强化社会联动支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跟踪培养
    5.6 建立健全合理的大学生"村官"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
        5.6.1 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
        5.6.2 多方努力,鼓励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
        5.6.3 构建大学生"村官"灵活有序的流动和退出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95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95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