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孔子的道德理想与礼乐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2-11-11 20:15
  行礼道,致中德。行乐道,致和德。人道主体为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行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能致中和之德,能成谦谦君子。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为阳道、君子之道。礼乐相对而言,礼为阴,乐为阳。礼分阴阳,乐也分阴阳。礼乐皆蕴含阴阳之道。乾阳能够各正性命,利贞性情。大同社会与天下为公是孔子的道德理想,孔子的道德理想基于仁爱之心。选贤于能、讲信修睦是实现道德之治的主要手段。礼治与礼乐文化是孔子实现德治的中介环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通向德治的主要途径。儒家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礼乐文化贯穿于道统、学统、宗统、政统之中。以礼治为主体、以德治为理想、以法治为底线的综合治国理政思想是我国古代礼乐文化政治化的最大特色。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孔子的道德理想是什么?
    1. 孔子的道德理想的社会标准和特征
    2. 孔子的道德理想个体的标准和基本特征
二、礼乐文化何以能致中和之德?
    1. 礼之中分为刚中与柔中, 乐分为阳乐与阴乐, 乐之和分为阴阳之和与纯阳太和
    2. 礼乐文化以仁为核心, 仁通过行礼可以致中德, 仁通过行乐可以致和德
    3. 行礼典之前, 必须斋戒, 斋戒能够身心清净, 培养中和之德, 可以事神致福, 礼乐治人的目标通过系列礼仪礼节程序之展开培育五常之德, 中和境界通过五常之德而得以实现
    4. 致中和之德的具体礼典
三、行礼乐之道致中和之德是实现孔子道德理想的必由路径
    1. 中和之德, 可以正性命正性情
    2. 中德与和德是君子自治与治人的必由路径
    3. 圣贤君子是实现孔子道德理想的必由路径
    4. 德治导致大同社会, 礼治导致小康社会
四、礼乐文化致中和之德的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J]. 张静,唐凯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张岂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周易》礼治、德治、法治思想略论[J]. 兰甲云.  周易研究. 2016(02)



本文编号:3705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705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