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社会转型期公私观念变迁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9-29 04:37
  公与私是贯穿人类社会的一对重要的哲学和道德范畴。对公私关系的认识不同,价值选择不同,对国家治理方式的选择和历史发展进程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崇公抑私”和“立公灭私”。这种观念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境界,但同时也助长了专制主义的流行,使人变成虚伪,并阻碍了近代化的进程。计划经济时代对私有制批判,一方面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私有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公轻私观。哲学思想上,重公私对立轻协调统一、道德上的“斗私批修”、经济上“一大二公”消解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侵害了人的基本人权,影响了社会和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创立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先声。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实际上是对私的合理性的肯定,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中国二十几年的发展,很大部分要归公于对“私”的宽容与肯定。能够承认私的合理性并尊重他人合理之私,是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一大飞跃,是道德的进步。当然,在社会转型时期,公与私也有不协调情况,主要表现有:化私为“公”、化公为私、以权谋私、有私无公。因此,在哲学上,不仅要认识到公私对立的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协调和互相促进的方面;在经济上,要以生产力为标...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言
一、公私的基本内涵及其传统的公私观
    (一) 公私的基本内涵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私观
二、计划经济时代公私观及其局限性
    (一) 计划经济时代的公私观
    (二) 计划经济时代公私观的局限性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公私观念变迁及其重大意义
    (一) 中国社会转型期公私观念的变迁
    (二) 中国社会转型期公私观念变迁的重大意义
四、中国社会转型期公私观念变迁所面临的问题
    (一) 道德评价中重义轻利
    (二) 重公轻私
    (三) 权力私有化
    (四) 化公为私
    (五) 缺乏公德
五、对公私观念和解决公私错乱的新思考
    (一) 正确认识公与私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 坚持生产力标准
    (三) 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四) 树立公私兼顾的新道德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49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849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c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