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国际合作观

发布时间:2016-10-07 09:08

  本文关键词: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国际合作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9卷第5期

2007年12月Vol.9No.5Dec.2007 50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国际合作观

朱陆民,聂会翔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西方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都从各自的理论假设出

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国际合作观:霸权合作、制度合作和阶级合作。西方学者的国际合作观无论是在理论假设还

是在现实解释力上都有其不足之处,并总是体现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局限性。中国学者需要在借鉴西方国际合

作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政治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合作理论。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699(2007)0520050206OntheInternationalCooperationintheMainWesternTheories

ofInternationalPoliticalZHULu2min,NIE(CollegeofPhilosophy&HistoricalCulture,,X,u,China)

Abstract:Theofpoliticaleconomics,likeneo2realism,neo2liberalismandneo2

Marxism,putviewsofinternationalcooperation,suchashegemonycooperation,institutionalco2

operationandclasscooperation.Theviewsofthewesternscholarshaveshortcomingsintheoreticalassumptionsand

interpretationofreality,andalsohavethelimitationsofputtingthewesterncountriesasthecenter.Therefore,on

thebasis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dpoliticalrealityneeds,Chinesescholarsshouldlearnfromthewestern

scholars,andestablishourowninternationalcooperationtheory.

Keywords: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ics;internationalcooperation;Neo2realism;Neo2liberalism;Neo2Marxism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社会相继发生了三个戏剧性事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功扩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这三件事不但改变了国际关系、国际格局,而且动摇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统治地位,使原来学者认为的低级政治问题逐步从边缘步入国际关系的核心,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政治家的关注。因为传统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无法解释变化了的国际现实问题。于是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理论分析工具。1970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苏珊?斯特兰奇发表文章《相互忽视的国

[1]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明确地批评了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政治经济分离的现象。紧接着,同年6月,哈佛

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组织了关于跨国关系的讨论会,约瑟夫?奈、罗伯特?基欧汉、罗伯特?吉尔平等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尽管与会学者的理论倾向、学术渊源都不相同,但他们一致认为应该抛弃以国家为中心的观察角度,应将视野扩展到跨国关系和非政府层次,并预言国际社会未来的焦点问题将是“经济技术发展对国际政治的冲击,经济技术变革将左右国家间的相互关系,经济问题既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也将冲击整

[2]4个国际格局”。从此,国际政治经济学开始作为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正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30

多年来,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学顺应了学术潮流的变化,并直接面对国际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因而发展相当迅速,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分支和流派。在众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各理论流派中,目前占据主要位置的是以约瑟收稿日期:2007209227

作者简介:朱陆民(19682),男,湖南郴州人,湘潭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

朱陆民,等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国际合作观 51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

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相互依赖理论,以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霸权

[3]829稳定论和以多斯桑托斯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依附论。

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主要关注安全议题。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如何确保国家自身的安全和在国际社会中生存下去,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和政治家都不得不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随着冷战体系下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的涌现,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持久性成了国际关系学者们着重探讨的问题。因为,在无政府的世界里,国家既通过斗争手段也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其实践目标。但在现实的国际关系研究实践中,目前学者们还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的能够解释大部分国际合作现象的国际合作理

[4]4论。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国际冲突与合作一直是一对相互关联的主题。国际合作是指国家间为满足各方

[4]170实际的或预期的能力需求而相互调整政策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

[5]9合作与其说是一种目标,还不如说是达到各种目标的手段”。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如新自由主

义、新现实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都涉及到了合作理论,下面将重点阐述他们的国际合作观。

一、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者认为,免的。,[6255的道德约束,。,,国家之间的欺骗极其普遍

并且无法避免。因而,也是政治与安全的一种联盟行为,即国,也就是所谓“高级政治”领域的合作。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是随政。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越战的失利、对苏联核优势的丧失、伊朗人质事件等等,美国国家实力遭到了削弱,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以重振美国“实力”。传统现实主义以国家中心的权力政治理论似乎对变化了的国际政治现实解释乏力“现在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它既承认

①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和集体行动来改变现有的战略”。

新现实主义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研究中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脱离的现象,强调只有将政治与经济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另外,新现实主义针对传统现实主义只关注国际冲突而忽视国际合作的现象,提出国际关系中不仅存在冲突还有合作,国际关系研究应该是国际冲突与国际

[7]1222123合作相结合的研究,并且以国际合作研究为侧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形

成了众多理论分支和流派,主要有以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霸权合作理论”和以肯尼思?奥伊为代表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理论”。

)由查尔斯?霸权合作论(亦或是“霸权稳定论”金德尔伯格首创,后由罗伯特?吉尔平加以完善,罗伯特

?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被认为是霸权合作论的经典之作。霸权合作论是一种结构性理论,它一改传统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关系是由主权国家的互动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而组成的分析视角,认为国际关系的“原因”和“结果”不只是体现在一个方向上,而是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元层次和结构层

[8]次上“,国家构成结构,结构造就国家”。这种结构性理论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即国家之间实力和能力的分

配,造就了霸权国家的存在。由于霸权国家具有超强的国家实力和能力,它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系列的公共产品(publicgoods),如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完善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国际安全保障机制和国际经济援助体制等等。这些国际公共产品一方面使霸权国家能够在以自己为主导的国际体制里面,实现霸权国家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公共产品的存在,其他非霸权国家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采取了“搭便车”的行为,即与霸权国家合作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绝对收益。因而,国际合作的可能性由于霸权国家的

①转引自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02121.

 52第9卷第5期

2007年12月Vol.9No.5Dec.2007存在得以实现。在霸权合作论者看来,国际合作的存在与持续就是要保证霸权国家的长久不衰,并不断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那么用一个简约的公式表达霸权合作论的逻辑思维就是:霸权国家压倒一切的政治经济优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霸权体系得以建立→国际合作的普遍与持续。

在霸权合作理论中,政策的调整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不管是解决冲突还是进行合作都是为了有利于美国的战略利益。在目前国际社会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时候,这样的合作只会让“国际社会陷入不满和无可

[7]322奈何的无政府状态之中”。从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实质出发,探寻国际合作新的途径和新的形式,成了

国际关系研究者新的努力方向。肯尼思?奥伊编著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一书即是学者们探寻国际合作新途径、新形式的成果。肯尼思?奥伊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论的理论基础是博弈论,他强调多层次的博弈(multi2levelgame),主张以(issue2linkage)的方式促进多方的联系,打下合作的基础;[9]239在实现“问题联系”

国际合作的策略上,肯尼思?奥伊主张通过“反霸权战争”确保国际合作;肯尼思?奥伊同样认同国际机制的重要性,他认为目前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是极其松散的,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要使国际合作机制化,要使参与国际合作的各方形成一致的利益、共同的预期。只有在“互惠”原则基础上开展“有条件的合作”才是

[9]249最佳的选择。无政府状况下的国际合作逻辑思维则是:霸权国家的衰落→反对出现新的霸权国家→在国

际机制下各国际行为主体的相互交往与协调→国际合作的继续保持。

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伊曼纽尔?,发现每一,一旦这样的霸权国家消失,国际社会就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新的霸权国家诞生,国际社会又进入稳

[3]60定状态,,如此循环往复。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实力受到削弱,美国政治家开

始担忧美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重走历史上霸权国家的旧辙,思考如何走出这种因果循环的历史现象,确保霸权国家实力衰弱后,国际合作仍然得以继续,国际秩序仍然按照以霸权国家为中心继续得以运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霸权合作理论应运而生。罗伯特?基欧汉对霸权合作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和重要修正,提出了后霸权主义的主张。他在1984年出版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一书中指出:国际社会的合作与纷争并非单纯由权力和利益来决定,它还取决于行为主体的诸多外部因素[10]174,霸权并不是形成合作的充分必要条件,尽管霸权能够促进国际合作,但在国际机制确立之后,国际合作并不必

[5]51262需霸权国家的存在,没有霸权的合作也是可能的。罗伯特?基欧汉为了建构后霸权合作的理论,引入了

国际机制这一重要概念,这个概念也是整个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灵魂。因此罗伯特?基欧汉的后霸权合作理论也被称为新自由制度主义合作理论。罗伯特?基欧汉之所以认为国际机制能够在后霸权时代促进国际合作,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机制具有如下一些功能。

首先,国际机制能够明确法律责任。尽管国际社会具有无政府的特性,没有中央权威的国际组织和强制执行力的国际法律制度,但是国际社会并不是无序的、混乱的。原因就在于在长期的国际交往过程当中,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国际行为准则,也就是所谓的国际行为机制。这些准则尽管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应,但它能够为参与国际机制的行为主体建立起一种对他人行为模式的稳定预期,从而发展出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

其次,国际机制能够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性。罗伯特?基欧汉借助“市场失灵”、“信息失衡”等经济学中的概念,强调国际政治中的各行为主体有如市场交易中的商人一样,担心由于信息的不透明而受到欺骗,从而导致国际间的互不信任,难以形成有效的国际合作。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国际机制能够为参与其中的各行为主体提供一整套的行为标准,用以帮助各国政府评估他人的信誉从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大合作的机会。

再次,国际机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国际机制的此项功能是与上两项功能密切相关的。由于国际制度

朱陆民,等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国际合作观 53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

具有吸引各行为主体参与国际合作的内聚力以及相关的奖赏机制,它能够将许多国际问题集中起来,通过双边或多边的磋商机制一并解决。这样也就降低了各行为体国际交往或交易的成本,增大国际合作的机会。

罗伯特?基欧汉用国际机制代替霸权,通过多国间的合作而形成的国际制度来维持国际秩序,其主要意义在于:在后霸权时代,美国应该积极参与旧国际制度的修补和新国际制度的建设以确保美国的国家影响力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三、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早在1930年,德国共产党人卡尔?柯尔施就指出世界上有两种马克思主义,一种是俄国的马克思主义;一种是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或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左派和激进主义)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是指在西方发达国家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研究。新马克思主义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已发展出了许多的流派,如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派马克思主义、市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运动马克思主义,等等。在众多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中,以多斯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论马克思主义最为典型。

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是巴西经济学家和拉美经济改革运动的重要实践者,1978年出版的《帝国主义与依附》标志着其依附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熟。要特色,,,发展中国,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受制于它所依附

[11]302。多斯桑托斯认为当代帝国主义国家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依附关系状态主要有三种:殖民地商业—出口依附、金融—工业依附和技术—工业依附。从多斯桑托斯对依附理论的深刻研究当中,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哪一种依附形态,造成当今世界“穷国愈来愈穷,富国愈来愈富”这样一种马太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着具有不平等依附关系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的发展障碍并不是没有积极地融入发达资本主义体系,相反的是,正是由于发

[11]319展中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际体系的不平等合作限制了这些国家的发展,造成了它们的落后。从20世

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斯桑托斯依附论解释的合理性。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依附性矛盾必将导致深刻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这种依附性发展之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联合起来改革其内部政治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消灭依附,实现经济自主发展才能有效地消除国际冲突,确保国际和平与合作。

因此在新马克思主义依附论者看来,当今国际社会潜在的冲突就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是从殖民主义时代以来,不平等的国际秩序造就并得以不断加强的。如何走出历史恶性循环的怪圈,避免国际冲突的激化?新马克思主义依附论者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走联合自强的道路。通过所谓的“南南合作”,在增强自身国家实力的同时逐步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对发展中国家相对有利的新的国际秩序。因而,如果用一个简约的公式表达新马克思主义依附论者的国际合作观就是:发展中国家依附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国际合作→国际社会的不均衡发展→国际冲突→“南南合作”→改革国际秩序→新的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建立→国际合作的普遍与持续。

四、几点评价与认识

国际合作如何实现?如何繁荣世界政治文明,实现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一系列问题是所有国际关系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期待的。如上文所述,国际政治经济学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人文社科、word文档、文档下载、党团工作、IT计算机、经管营销、教学研究以及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国际合作观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国际合作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32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