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控制的平等—罗伯特·达尔政治平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31 01:54
  达尔是美国多元主义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政治平等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诉求,其强势形式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政治平等是民主的价值目标和前提,政治民主是政治平等实现的现实途径。政治平等是一种历史趋势,其主要动力不是理性,而是情感。达尔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理想的民主固然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成为判断政治制度的一个模型或者标尺;现实中的民主包括古代城邦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的本质是权力之间的相互控制,这在民主运作中表现为参与和反对。多头政体有若干困境,可能产生不平等,因而是需要改进的。具体而言,由于资源不平等是所有政治体系的固有特性,而一般资源不平等总是可以转化为政治资源不平等,进而破坏权力之间的相互控制,从而固化政治不平等。达尔认为,洛克的政治理论实际上只适用于现代化之前的小农社会。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由于具有准公共权力性质的巨型公司的出现,狭义的政治平等必须拓展到包括社会经济领域在内的广义政治平等上去。达尔认为,必须在巨型公司中推进经济民主。同时,由于情感对政治平等的动力作用,人们在极大地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从而去推动政治平等。达尔在思想...

【文章页数】:2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达尔本人的著作
        1.2.2 更宽广的文献背景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达尔的思想及其思想史定位
        1.3.1 达尔的思想
        1.3.2 政治平等思想的谱系及达尔的定位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政治平等的本体
    2.1 达尔研究政治平等的思路
        2.1.1 达尔对形式逻辑思路的淡化
        2.1.2 达尔政治平等理论的主要关切点
    2.2 政治平等的内涵与外延
        2.2.1 政治平等的定义
        2.2.2 达尔对政治平等的近似定义
        2.2.3 达尔对政治平等的外延性定义
    2.3 政治平等与邻近概念的辨析
        2.3.1 平等与公平的关系
        2.3.2 平等与平均的关系
        2.3.3 平等与差异的关系
        2.3.4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2.3.5 平等与效率
    2.4 政治平等的分类和测量
        2.4.1 政治不平等的分类
        2.4.2 政治不平等的测量
    2.5 政治平等的内在衍生机制
    2.6 政治平等的外在实现机制
        2.6.1 政治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
        2.6.2 政治平等的前提是合理的包容性
        2.6.3 减少累积性不平等的实现机制
        2.6.4 朝向政治平等的迈进
    2.7 政治平等的功能
        2.7.1 政治平等与社会伤害的减轻
        2.7.2 政治平等与政治信任的增加
        2.7.3 政治平等与社会和谐的维护
    2.8 政治平等简史
        2.8.1 政治平等的制度史历程
        2.8.2 政治平等的思想史历程
3. 政治平等的基础
    3.1 内在平等:弱势平等原则
        3.1.1 内在平等原则的概念
        3.1.2 内在平等原则的理由
        3.1.3 内在平等原则的两个缺陷
        3.1.4 内在平等观念的思想史渊源
        3.1.5 达尔内在平等概念的美国背景
        3.1.6 其他学派论内在平等的观念
    3.2 强势平等:一种强势的平等原则
        3.2.1 强势平等原则的内涵
        3.2.2 强势平等原则的问题
    3.3 政治平等:约束力最强的平等
        3.3.1 约束性决策要求政治平等
        3.3.2 政治平等与民主之正当性证明
    3.4 民主与政治平等的一般关系
        3.4.1 或理想民主理论
        3.4.2 一般民主与政治平等的关系
    3.5 政治平等的进一步的哲学基础
        3.5.1 自然权利观念
        3.5.2 个人主义观念
        3.5.3 宗教观念
4. 政治平等的动力
    4.1 情感与理性
        4.1.1 情感是政治平等的主要动力
        4.1.2 僧帽猴实验:一个有趣的、但却缺乏说服力的“启示”
        4.1.3 情感在西方政治学中的地位
        4.1.4 为什么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4.2 政治人格
        4.2.1 多元主义对政治人格的理解
        4.2.2 政治人格与平等
    4.3 公司资本主义与资源不平等
        4.3.1 资源不平等是所有政治体系的共性
        4.3.2 政治资源的涵义和类型
        4.3.3 技能、知识和动机
        4.3.4 市场经济与政治平等
        4.3.5 从弥散性不平等到巨型公司
        4.3.6 政治资源的平等化
5. 政治平等的制度
    5.1 总论:四种社会控制技术
    5.2 无政府主义与政治平等
        5.2.1 什么是无政府主义
        5.2.2 达尔论无政府主义与平等
        5.2.3 争论的焦点:权威与自主
        5.2.4 更基本的概念:影响力与权力
        5.2.5 无政府主义为何不是政治平等的适当形式
        5.2.6 最弱国家(近似于无政府主义)与政治平等
    5.3 城邦政治与政治平等
        5.3.1 城邦国家及其实质
        5.3.2 古代城邦之特征
        5.3.3 古代城邦国家的局限性
    5.4 规模难题与政治平等
        5.4.1 达尔政治思想的重要支点:规模难题
        5.4.2 争论:民主概念的问题
    5.5 护卫者统治与政治平等
        5.5.1 护卫者统治和精英政治
        5.5.2 护卫者统治的思想源头:柏拉图及其“船长喻”
        5.5.3 护卫者统治的两个前提性假设
        5.5.4 护卫者统治论和民主真的有三个“共享的”假设吗
        5.5.5 达尔对护卫者统治的批评
        5.5.6 现代护卫者统治和准护卫者统治
    5.6 寡头统治“铁律”
    5.7 多头政体与政治平等
        5.7.1 多头政体的三个前提
        5.7.2 多头政体的基本架构
        5.7.3 多头政体与政治平等
        5.7.4 学术界对多头政体的批评
    5.8 美国的政治平等
        5.8.1 美国并非政治平等的模范
        5.8.2 美国何以成功
    5.9 多元民主的困境
        5.9.1 多元主义民主的诸困境
        5.9.2 对诸困境的准确理解
        5.9.3 进一步的民主是否能解决多元民主的困境?
6. 政治平等的发展
    6.1 共识民主
        6.1.1 何谓共识民主?
        6.1.2 达尔论共识民主
    6.2 经济民主
        6.2.1 经济民主何以可欲:六个前提
        6.2.2 达尔对经济民主的具体构想
        6.2.3 可能的反对意见及其答辩
        6.2.4 对达尔经济民主理论的评论
    6.3 公民取向
        6.3.1 共识/信念与政治制度
        6.3.2 达尔的最初态度:公民并非一种政治动物
        6.3.3 达尔态度的转化:大众消费阶段的政治平等将最大化
        6.3.4 困境中的猜想:公民文化或许可能?
        6.3.5 转向:消费主义文化将让位于公民文化
        6.3.6 达尔转向公民文化的理论意蕴
        6.3.7 反对者的批评:文化转型是否可能?
    6.4 技术发展的方向
    6.5 更远期的展望
        6.5.1 国际组织与政治平等
        6.5.2 危机和集权对政治平等的威胁
        6.5.3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和流动性
7. 结论和讨论
    7.1 达尔:相互控制的平等
    7.2 多元民主框架下平等能走多远?
    7.3 平等本身有极限吗?
    7.4 中国视角
主要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25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825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