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认识的嬗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9 12:13
  俄国民粹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中叶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和小官吏出身的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主张俄国利用合作社和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过程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在俄国思想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开创了俄国革命的先河。这一思潮在演变中分裂为革命民粹主义和改革派民粹主义(自由派民粹主义)两大派别,19世纪9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陷入低潮,20世纪初以社会革命党诞生为标志,俄国民粹主义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最后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仍然坚持以村社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固步自封中,逐渐被蓬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所取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对俄国发展道路探索时与同样寻求俄国发展出路的民粹主义者展开了多次思想交锋,他对民粹主义的认识经历了由批判其思想主张到肯定其合理内容的嬗变过程,这一嬗变过程以1905年俄国革命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05年俄国革命前,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态度主要是批判的。列宁认为民粹主义脱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力图阻止和扭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把小生产者理想化的做法是荒谬的、反动的。19世纪80年代占主流地位...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2 预期创新点
第二章 俄国民粹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演变
    2.1 俄国民粹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2.1.1 俄国民粹主义的内涵
        2.1.2 俄国民粹主义的特征
    2.2 俄国民粹主义的产生原因
        2.2.1 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2.2 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2.3 俄国民粹主义的演变过程
        2.3.1 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民粹主义的产生
        2.3.2 革命民粹主义和改革派民粹主义:俄国民粹主义的发展
        2.3.3 民粹主义自身危机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民粹主义陷入低潮
        2.3.4 社会革命党建立:俄国民粹主义短暂复兴
第三章 1905年俄国革命前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及原因分析
    3.1 1905年革命前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
        3.1.1 批判民粹主义的唯心主义社会学思想
        3.1.2 批判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思想
        3.1.3 批判民粹主义革命主体和革命方式
    3.2 1905年革命前列宁批判俄国民粹主义的原因分析
        3.2.1 列宁与民粹主义在俄国社会性质及发展道路上存在根本区别
        3.2.2 改革派民粹主义阻碍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3.2.3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第四章 1905年俄国革命后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扬弃及原因分析
    4.1 1905年革命后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扬弃
        4.1.1 肯定民粹主义“劳动原则”和“平均制”原则的现实意义
        4.1.2 接受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纲领
        4.1.3 承认民粹主义在世界历史上的正确性
        4.1.4 坚定俄国民粹主义先驱——赫尔岑的历史地位
    4.2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民粹派的“跨越论”
    4.3 1905年革命后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认识转变的原因分析
        4.3.1 俄国社会的变化
        4.3.2 俄国民粹主义的革命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4.3.3 革命低潮时期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4.3.4 农民和土地问题成为革命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858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858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