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16-10-20 20:31

  本文关键词: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当代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大学》 2011年

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当代解读

刘沛  

【摘要】:德国哲学家埃得蒙德.胡塞尔于1900/1901年发表的《逻辑研究》两卷本,是一个“长达十年之久的努力的结果”。当我们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来考察胡塞尔的这本著作时,我们可以确定《逻辑研究》具有两个公认的特点。首先,《逻辑研究》被称作现象学或现象学运动的“突破性著作”。其次,《逻辑研究》被公认为是一部难以理解的书。正是基于这两个基本特点:重要性与难解性,促使学者们对这部著作进行了不懈的研究。 按照以往的观点,一提起《逻辑研究》的第一卷,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胡塞尔对心理主义所进行的批判,认为第一卷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心理主义的清算。而现在的观点则认为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只是现象学主旋律的一个前奏曲”。本文以这个观点为出发点,将心理主义的问题(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与理论哲学的观念(纯粹逻辑学的观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逻辑研究》第二卷的起始处涉及了语言问题,虽然语言问题在胡塞尔的哲学中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但胡塞尔现象学的语言分析和意义理论依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是在逻辑学、哲学以及语言学三个领域中对《逻辑研究》进行探究,以便于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这部著作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浩军;;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中的逻辑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倪梁康;心理主义的问题与理论哲学的观念——胡塞尔《逻辑研究》第1卷的主题思想[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大为;关于胡塞尔语言现象学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靳希平;胡塞尔语言哲学简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夏巍;;根本基础的疑惑——读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有感[J];理论界;2007年05期

6 鲍文;;胡塞尔语言哲学思想探析[J];兰州学刊;2009年12期

7 庄威;;胡塞尔《逻辑研究》中关于含义的观点及其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周国平;胡塞尔和弗莱格的语言哲学思想比较[J];哲学研究;1996年03期

9 陈志远;;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直观和意义[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倪梁康;;现象学的方法特征——关于现象学与人类学、心理学之间关系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刘华杰;;随附性及另一种实现[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江怡;;胡塞尔是如何反对心理主义的?——对《逻辑研究》第一卷的一种解释[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贾江鸿;;笛卡尔直观理论初探[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姜梅;姜涛;;基于现象学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汉首义——蛇山地区为研究对象[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霞;叛逆的回归:主体间性下的林译《浮生六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颖君;德育视角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选朝;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升;论胡塞尔的表达概念[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06期

2 谷声然;;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尚杰;;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张怡春;;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民;罗晰;;《逻辑研究》时期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与科学哲学思想[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周斌;斯特劳逊的逻辑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1992年12期

3 方国根;;独上高楼——读吴克峰《易学逻辑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甘进;张学立;;关于我国逻辑教学与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李娜;娄永强;;情景语义学的逻辑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周建设;;从先秦名学看逻辑研究的起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7 王新建;近年来我国辩证逻辑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8 ;《逻辑研究》:现象学的始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6期

9 刘邦凡;;论黄展骥的大众逻辑与逻辑研究——“形式”与“非形式”逻辑的普及[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10 张文泰;疑问与判断——兼谈设问、反问与判断的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龙;;沿着金岳霖开辟的逻辑研究现代化道路奋进[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2 金承光;;两种不同意义的“法律逻辑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编后[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苗启明;;论辩证思维规律——兼谈辩证逻辑研究的误区[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5 李小五;;逻辑教学现代化的一次尝试——《新逻辑教程》评介[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邹崇理;;逻辑研究自然语言的得失利弊[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7 张学立;甘进;;贵州逻辑研究三十年[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耿琳;;问话与答话[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董志铁;;新中国名辩逻辑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10 刘宗棠;;论辩逻辑的复兴与创新——三论“承认”[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N];光明日报;2000年

2 陈志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方国根;[N];光明日报;2006年

4 陈波;[N];光明日报;2006年

5 陈波;[N];光明日报;2000年

6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胡泽洪;[N];光明日报;2008年

7 ;[N];光明日报;2003年

8 ;[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高山杉;[N];文汇报;2007年

10 ;[N];民营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扩建;转型期地方核心行动者行动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郑争文;胡塞尔直观问题概论[D];复旦大学;2007年

3 谢正富;不出事VS出大事: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奋荣;非单调推理的逻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娄永强;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尚云;量子逻辑中有效代数与伪有效代数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奚颖瑞;从“算术哲学”到“逻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昊宁;直观、自我与明见性[D];吉林大学;2008年

9 代金宏;会计逻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邹渝;逻辑视域下的群体科学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九月;丹曾拉布杰作品的逻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珊;核证逻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积萍;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婉玲;冯·赖特行动逻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利琴;社会转型中的农民行动逻辑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周理;真理的逻辑前提[D];贵州大学;2008年

8 尹景旺;终极关切意义上的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展凌;明清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甘进;新近中国逻辑研究状况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当代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47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