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

发布时间:2016-10-22 15:20

  本文关键词: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逻辑时间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

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

第22卷 第10期Vol.22 No.10【逻辑学】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Chongq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

2008年10月Oct.2008

主持人: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 邹崇理研究员

  主持人语:武宏志教授在《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一文中认为,英国逻辑学家加贝和加拿大逻辑学家伍兹等

所提出的“逻辑学的实践转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学的发展特点之一,而非形式逻辑在这个转向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其理论先驱如图尔敏、佩雷尔曼和汉布林对形式逻辑的批评,是这个实践转向的先声。武文介绍了实践转向引起的对逻辑观念、心理主义、形式化的价值、推理评价标准、谬误观等的一系列新思考和新判断《图尔敏论证逻辑的意义及反思》一文中认为,,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但是作为一个革命性的学说,。

此外,冉思伟的论文《逻辑理性: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基础,而中国缺少逻辑学的研究,《悖论解决方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及认识论意义。彭辉和冯永昌的论文论述了因明三支作法的推理和亚氏三段论的异同。

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

武宏志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Ξ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逻辑学第一次重大转向即数学转向的反思,逻辑学的发展逐步

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加贝和伍兹等将其概括为逻辑学的实践转向。各种新兴的逻辑学分支都考虑人的推理在现实生活语境中怎样完成,这便是逻辑中实践转向的实质。非形式逻辑在这个转向中充当了先锋,而其理论先驱如图尔敏、佩雷尔曼和汉布林对形式演绎逻辑的批评,是这个实践转向的先声。实践转向引起了对逻辑观念、心理主义、形式化的价值、推理评价标准、谬误观等的一系列新思考和新判断,也把人的认知和逻辑紧密联系起来。关 键 词:数学逻辑;实践转向;实践逻辑;贫乏资源调节策略;非形式逻辑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8)10-0016-09

  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学的发展特点,人们给

出了不同的概括。一些人认为出现了逻辑的认知转向,另一些人主张应用转向。这些概括都从某个角度刻画了近30年来逻辑学发展的某些新特点和新趋向。但是,我们认为,英国逻辑学家加贝和加拿大逻辑学家伍兹的概括最为准确,并可以包容认知和应用转向。加贝和伍兹为《逻辑

(第2版,2005)第13卷所写的首篇文章哲学手册》《逻辑的[1]

实践转向》与伍兹、约翰逊、加贝和奥尔巴赫为《论证和推理的逻辑手册:转向实践》所写的首篇文章《逻辑学和实

[2]

践转向》中,都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发展趋向作了概括:逻辑的实践转向。这种转向不仅表现在逻辑内部新分支的涌现,也体现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要求的新逻辑中,更凸现于非形式逻辑和论辩理论的崛起中。然而,逻辑的实践转向或第二次转向得从第一次转向或数学转

向说起。

1 逻辑的数学转向与数学逻辑①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逻辑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发生了。在历史上,逻辑一直关心论证和推理的研究,但现在转向专注于数学。逻辑的这一重新定向,使得在数学基础和方法论方面获得重大收获成为可能,它为逻辑主义把数学归约为逻辑奠定一个基础。逻辑的数学革命使逻辑被构思为一种高度技术化的语言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从自然语言到人工语言的显著变化,逻辑试图阐

① 本文第一、二节的部分内容采纳了和杨宁芳博士讨论的结果。

 Ξ 收稿日期:2008-05-15

),男,陕西榆林人,教授,主要从事论证逻辑和谬误论的研究。作者简介:武宏志(1957—


  本文关键词: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49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9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