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易学自然观视域下《论语·公冶长》之内在逻辑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13:53
  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拉开近代科学革命序幕,始于斯而不止于斯,如燎原之火,由天文学领域迅速蔓延开来,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继掀起革命热潮。人性解放的诉求与技术带来的强大生产力一拍即合,由之引发的产业革命一次次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整个人类历史格局。经过近五个世纪诸多科学家之不懈探索,如今科学已近乎成为真理之代名词,技术成为力量之表征,其于人类文明之贡献人所有目共睹。然阴阳相随,利弊并存,技术作为双刃剑之特性也日益暴露,求力意志主导下人类地位极大提升,却也打破原有之生态平衡,气候异常变化,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受害者亦是人类自身。故而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之关系已成科学技术发展不可回避之课题。在人类找到第二个宜居星球以及掌握相关移居技术之前,地球自然环境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之必要物质条件,基于此,科学社会学与技术伦理学顺势兴起,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日益成为科学哲学界热点研究话题。然其延续主客相分之思维模式,未曾触及人之自然属性,乃至人与自然之内在联系,故未能真正解决当前人与自然之矛盾冲突。当今西方哲学正以跨学科、跨文化之大哲学姿态向前发展。在科学哲学领域,由库恩所开创之社会历史学...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易学自然观视域下《论语·公冶长》之内在逻辑探究


阴阳关系图

先民,五行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故而可知,五行之说实晚出于八卦。究五行之源,《尚书》《春秋》等书已有明载,如《尚书·甘誓》载:“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恭行天之罚。”可知五行学说早于殷商之朝已发展成型,太史公将之归功于黄帝,“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史记·历书》)”然出于史官之谨慎,太史公于“缙绅先生难言之”上古传说不愿过多记录,如若加以深究五行之源可推及三皇先民之时,亦为上古先民效天法地之思想结晶。

五行


第二章阴阳五行自然观17明。《论语·述而》篇载孔子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①。《易》言天道,儒家虽为人文之学,子思所著《中庸》亦以“合道”为最高境界目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②,“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③便是明证。故欲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对其易学渊源不可不重视。《论语》《易传》同为儒家经典代表作,前者乃孔子生前之言行录为儒家思想之精华所在,后者则为孔子及其弟子后人赞《易》之结晶。以易学自然观综合二者,可为儒家人文学说寻一天地自然之本体依据。孔子讲仁倡德,其孙子思发展出“仁义礼智圣”之儒学五行,“亚圣”孟轲则发“仁义礼智”四端之心,至董子提出“天副人数说”以“三纲”“五常”为圣人之教,仁义礼智信五德遂成研究儒家学说之关键。以体用关系出发探究五德之自然观内涵,则可管窥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之路向进程。易学自然观以自然为体,人文为用。体用一元,显微无间。阴阳效天,五行法地,五德便是人法地之所得。故知儒学之五德乃是以五行为自然本体依据的。郑玄便于其所注《礼记·中庸》中言“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将五德与五行相对应关联,二者因何如此对应。其内在逻辑关系如何?图2.3五行与五德图《易纬·乾凿度》中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①[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97.②[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17.③[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哲学体用关系的发展历程[J]. 单虹泽.  衡水学院学报. 2018(04)
[2]义理的体系与信仰的系统——考察儒家宗教性问题的一个必要视点[J].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宋代易学自然观视域下之“道”概念新解[J]. 辛翀.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5)
[4]易学自然观与儒学思维模式的构建——从《论语·学而第一》说起[J]. 辛翀.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3(04)
[5]宋代易学自然观视域下坤卦内在逻辑探究——坤卦之阴阳作用模式[J]. 辛翀,郭悦.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6]出土文献与易学研究[J]. 吴勇.  华中学术. 2012(02)
[7]宋代易学自然观视域下屯卦内在逻辑探究[J]. 辛翀.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02)
[8]乾卦阴阳自然观思维模式探究[J]. 辛翀.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9]《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分析[J]. 胡鋆.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7)
[10]宋代易学“气化”理念研究——简析丁超五的易学自然观[J]. 辛翀.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9(01)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的易学研究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D]. 修文举.黑龙江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周易》的自然科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启示[D]. 胡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92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092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