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历史逻辑—从异化理论到空间拜物教

发布时间:2021-07-16 21:10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逻辑、社会背景、理论渊源等角度,阐述了从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经《资本论》中的经典拜物教批判理论,到当代拜物教的新形态——空间拜物教的衍变过程。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梳理和考察,我们发现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奴役下,物化对人主体意识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层面中。而在城市化和资本化语境下,城市文明建设促使自然空间融入到社会空间生产当中,成为资本增值的中间环节,空间变成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当代社会生产方式也由空间中的物的生产转向空间自身的生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背景下,空间拜物教秉承了传统拜物教批判理论的逻辑,并结合严峻的社会空间现实问题,将批判对象从客观空间转向空间内部的社会关系问题。空间拜物教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合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格局,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规避拜物教风险,为建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全球空间新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渊源——异化理论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
    第二节 《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理论
第二章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
    第一节 从异化理论到拜物教批判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货币拜物教批判理论
    第四节 马克思资本拜物教批判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延伸——空间拜物教
    第一节 从马克思拜物教到空间批判的理论演变
    第二节 马克思拜物教当代形态——空间拜物教
    第三节 空间拜物教对人全面发展的束缚
第四章 拜物教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追求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避免拜物教
    第二节 化解城乡空间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
    第三节 充分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规避资本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中国城镇化反思[J]. 陈然.  理论与现代化. 2016(06)
[2]Fetischismus:是拜物教,还是物神化?[J]. 韩许高,刘怀玉.  现代哲学. 2016(03)
[3]时间和空间: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两个核心维度[J]. 徐国松,乌斯曼·尼牙孜.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5(03)
[4]论列斐伏尔的空间拜物教批判[J]. 孙全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5]《空间的生产》的空间历史唯物主义观[J]. 刘怀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01)
[6]论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基于对《哲学的贫困》、《资本论》和《贫困的哲学》的考察[J]. 鲍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7]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纪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170周年[J]. 侯才.  哲学动态. 2014(08)
[8]城市空间生产:性质、逻辑和意义[J]. 孙全胜.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5)
[9]论空间物化[J]. 李建华,袁超.  求索. 2014(04)
[10]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J]. 陈力丹,王海.  新闻界. 2014(03)



本文编号:3287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287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