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高度的逻辑控制与强烈的戏剧情感表现 ——从歌剧《露露》管窥贝尔格的音乐创作

发布时间:2021-11-28 11:16
  阿尔班·贝尔格是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他一方面继承了老师勋伯格严谨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另一方面又以强烈的甚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激情与另外两位表现主义作曲家形成鲜明对照。为了解贝尔格是如何将逻辑控制和情感表现这二者完美结合的,本文以贝尔格的歌剧《露露》作为探寻的切入点。引言是对本文研究视角“高度的逻辑控制与强烈的戏剧情感表现”的提出作简要阐述。第一章是对《露露》的创作过程、文化背景特别是世纪末维也纳艺术中女性观的探讨,目的是了解贝尔格创作这部歌剧的出发点。第二章对音乐写作具体手法的分析,关注点是音乐形式、逻辑与戏剧情感之间的关系。在上述研究、分析之后,笔者于第三章再次对本论题进行深度探讨。 

【文章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⒈选题初衷
    ⒉目前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歌剧《露露》的有关情况
    第一节 从戏剧到歌剧
    第二节 对女性情感的新诠释
第二章 《露露》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
    第一节 人物音列与戏剧情感的结合
        2.1.1 人物音列的静态分析
        2.1.2 人物音列的动态分析
    第二节 露露的歌唱音域与戏剧情感的结合
    第三节 对称结构与戏剧情感的结合
        2.3.1 几个男性角色的对称关系
        2.3.2 电影音乐中的大型回文
第三章 对本论题的再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数字象征[J]. 雍凌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2]歌剧《沃采克》终场的音乐学分析[J]. 陆志成.  美与时代. 2005(12)
[3]突破传统和弦的禁锢,开拓新的音响思维——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主部主题中四度叠置和弦的结构特征与发展手法[J]. 唐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03)
[4]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的线形对位[J]. 唐勇.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02)
[5]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中增三和弦的使用技法[J]. 唐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01)
[6]德彪西与贝尔格作品中的增三和弦辨析[J]. 唐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7]必然的对称——贝尔格《露露·间奏曲》分析[J]. 彭志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1)
[8]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中的半音、全音音列技法[J]. 唐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1(02)
[9]在继往开来的创造中展现的十二音序列技法(上)──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研究[J]. 杨儒怀.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6(01)
[10]贝尔格与歌剧《露露》[J]. 余志刚.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3(04)

硕士论文
[1]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的形态创意与意义赋予[D]. 雍凌凌.南京师范大学 2006
[2]阿尔班.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研究:语境、分析、诠释[D]. 张漪.上海音乐学院 2005
[3]贝尔格作品中的回文结构[D]. 邹彦.上海音乐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524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24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